中新網11月16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刊文說,美國重返亞洲,此時,亞洲個別國家與地區機制,不論在經濟實力或能量上都與過去大為不同。亞洲的國際話語權在提高;亞洲人對這些變化的感受,將越來越直接。美國要返回亞洲,未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它要拿什么來回返亞洲的問題,將為各方提供博弈或討價還價的空間。
文章摘編如下:
以一陣旋風之姿當選為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在他就任后的首次亞洲行程中,也讓本地區出現一陣“奧巴馬小旋風”。與前政府一樣,奧巴馬選擇以傳統盟友日本作為亞洲行首站,但這次亞洲行卻明顯超過以往。14日,他在東京發表的亞洲政策演說,明確發出美國準備“重返亞洲”的信號。
長得高瘦俊朗的奧巴馬是美國首位黑人總統,也是第一位有亞洲情結的總統。由于母親改嫁印度尼西亞人,他在亞洲度過童年時光,在印度尼西亞上過小學。
他在東京演講時,對觀眾述說童年隨母親在日本旅游吃抹茶冰淇淋的回憶,并自稱是美國第一位“太平洋總統”,F在看起來,奧巴馬個人的亞洲聯系與美國外交戰略需要正不謀而合。
對美國而言,重新重視亞洲是一個必須進行的政策調整,這一點已為不少專家與評論人所闡明,包括本地區著名政要如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也包括華盛頓的智庫學者。
布什政府時代的副助理國務卿、現任美國美國對外關系委員會高級研究員方艾文(Evan Feigenbaum)最近連續發表報告與文章警告,美國過去十多年來把焦點放在其它地方,它對本地區的不作為使美國在亞洲面臨邊緣化的風險。
乍看之下,今日的亞洲格局與早幾年沒有多大差別。實際上,情況是今非昔比。亞洲已成為世界經濟的重心與全球經濟增長引擎。在不斷擴大的經濟和金融關系網的聯接下,多元化的亞洲正在尋找共同的身份,并設法經濟成就轉化為更大的全球影響力。東亞國家在制定相關制度、標準與貿易協定時,往往把美國晾在一邊。
美國智庫學者對此感到不安。方艾文認為一些亞洲多邊組織已演變成對美國公司不利,或者與美國目標相抵觸的經濟和金融機制。但不管美國是否樂意,大多數泛亞洲制度繼續確立的趨勢不會改變。因此,美國需要超越與改變原來的習慣做法,調整角色以適應亞洲變化的格局,把美國利益與亞洲的新現實結合起來。否則,美國將會把經濟領導權拱手讓人。事實上,美國領導人并非沒有意識到上述的種種風險。國務卿希拉里今年初就表達過重返亞洲的意愿。
在亞太經合組織(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召開前后親自闡明美國的亞洲政策,宣布美國將參與泛太平洋戰略經濟伙伴關系,奧巴馬的亞洲政策得到很好的宣示效果。他昨天也與東盟十國領導人舉行了首屆美國-東盟峰會,顯示“重返亞洲”不只是政策宣示,具體行動已然開始。另一方面,“美國重返亞洲”的信號在本區域的廣泛受眾聽來,應該是各有不同的滋味。
在對外政策上,中國的公開表態一向是支持東亞開放,不謀求將美國排除在亞洲之外。中國有必要如此表態,否則將與它一再強調崛起不稱霸的承諾構成矛盾,但是中美如何在亞洲舞臺上既合作又競爭,顯然是這兩個大國必須處理的重大課題。
美國要返回亞洲,卻未必不需要付出任何代價,它要拿什么來回返亞洲的問題,將為各方提供博弈或討價還價的空間。特別是金融危機以后,美國不再是自由貿易的領軍者,美國國會充滿保護主義情緒;美國領導亞洲的重要基礎條件:對亞洲產品開放美國市場,美國的海外競爭力正在發生變化。要繼續在亞洲發揮領導作用,它至少需要在自由貿易問題上做出更多表率。
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美國重返亞洲,此時,亞洲個別國家與地區機制,不論在經濟實力或者能量上都與過去大為不同。美國與亞洲、與中國正在發展中的互動將產生深遠影響。總體而言,亞洲的國際話語權在提高;亞洲人對這些變化的感受,將越來越直接。(韓詠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