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8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28日刊出文章說,六月初,日本廣島縣核爆受害者團體協會向首相麻生太郎送交請愿書,要求立即公開日美密約相關文件。他們不滿“日本歷任政府一直在欺騙國民”。日本一貫主張“沒有密約”,因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核爆受害國。日美若存在同意“攜核入境”密約,不僅違反非核原則,也不被多數國民所接受。“攜核入境”的密約是日本不能說的秘密。
文章摘編如下:
六月初,廣島縣核爆受害者團體協會向首相麻生太郎送交請愿書,要求立即公開和日美密約相關的文件。對于官房長官河村建夫否認有日美密約存在一事,他們不滿地說,“日本歷任政府一直在欺騙國民”,作為核爆受害國的首相,應該向世人明確地宣示“絕對禁止核武器入境”的立場。
點燃密約引線的是來自媒體的獨家報道。共同通信社在五月底披露,四名前外務省事務次官透露,1960年修訂《日美安保條約》時,日美兩國曾有過密約,默許搭載核武器的美軍艦船和飛機進入日本。這項密約由事務次官等外務省核心官僚管理并交接,曾依照官僚系統的判斷,告知過橋本龍太郎、小淵惠三等曾任首相和外相的政要。
日本一貫主張“沒有密約”,因為日本是世界上唯一的核爆受害國,長期堅守“非核三原則”,即“不擁有、不研發、不攜入”核武。日美雙方若存在同意“攜核入境”的密約,不僅違反非核原則,也不被多數國民所接受。畢竟廣島、長崎兩地原爆的慘痛教訓,至今仍記憶深刻,密約一事既把人民蒙在鼓里,也將揭開原爆的傷痕。
根據外務省退休官員的爆料,當年美方修訂安保條約,關于“攜核入境”的解釋,僅限于地面部署的核武器;換言之,不能攜帶入境的只有地面核武,至于搭載核武的美國艦艇和飛機進入日本港口或機場,則不屬需要日美事前協議的“攜核入境”問題。
當時的岸信介政府默認這樣的解釋,不過,隨后上臺的池田勇人內閣卻在國會答辯中推翻。池田政府認為,即使是搭載核武的艦艇停靠在日本港口,也是屬于“攜核入境”,因此適用安保條約所規定的事前協議。
1963年4月,擔心密約生變的美國駐日大使賴世和(E. Resischauer)和時任外務大臣的大平正芳(后任首相)舉行會談,美方要求確認“攜核入境”的密約解釋,大平外相也在當時首度獲悉密約的存在,并且同意其內容。有關密約的始末和解釋,以日文紀錄在內部文件,并由外務省北美局和條約局存檔。
在共同社之后,《每日新聞》與《讀賣新聞》相繼于六月下旬跟進,并且訪問了在20世紀80年代后期擔任外務省次官的村田良平;他除了證實的確有秘密協議的文件之外,也透露日本政府將宗谷、津輕、大隅、對馬東航道、對馬西航道等五個海峽的領海并非采行1977年《領海法》規定的12海里,而是3海里,主要就是避免運載核武的美軍艦艇在通過海峽時會衍生為政治問題。
共同社采訪的四名退休外交人員,都曾在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期間任職過外務事務次官,他們不但見過協議文件,還必須交接密約內容,并且向首相、外相匯報。在接受媒體的訪問時,他們直言日美密約,“這是一個大秘密”、“日本一直在對國民撒謊”、“某些在國會上與事實不符的答辯令人羞愧”。
《美日安保條約》是冷戰時期的產物,而日美雙方為“攜核入境”締結密約的目的,其實是借此彌補彼此的不信任感。戰后的日本政府和國民的信賴關系很薄弱,政府不知道該怎么向國民說明;相對地,當時的美方也不清楚日本能做到什么樣的程度,因此,簽個“心照不宣”的秘密協議是最佳選擇。
知名的漫畫家川口開治,曾有一部媲美電影《獵殺紅色十月》、《赤色風暴》的軍事漫畫《沉默的艦隊》,故事描述核能潛艦“大和號”叛逃引發的美日關系緊張,以及追求世界新秩序建立等觀點,在日本社會造成轟動,引發美國的高度關注。川口開治筆下的故事鋪陳,宛如對美軍駐日問題,乃至戰爭與和平的反省,尤其當日本潛艦抵達聯合國總部時,日方“攜核入境”象是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充滿諷刺。
川口的漫畫有他的浪漫思惟,但推翻政府長年立場的人,還是外務省退休官員,盡管美方早已承認密約史實,但日方始終不愿松口。“攜核入境”的密約是日本不能說的秘密,這是比詢問皇室動向難度更尷尬的話題,真要解密,恐怕還有待更多專業的外交官挺身而出。
河村建夫在記者會上說:“沒有密約,歷代的首相、外相都明確否認有密約的存在,這就是政府的見解。”這個用膝蓋想都知道的答案,說明日本人的隱忍特性,毋寧也意味此刻的日本需要一場天翻地覆的改變。(張瑞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