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7日刊出署名文章認為,中國利用“軟實力”的歷史久遠,軟實力載體燦爛多彩、源遠流長,只是近代以來至今,相比于西方軟實力的進攻與擴張態勢,顯得有些落后。中國軟實力發展前景廣闊,提升軟實力要立足于自信與相互借鑒,應是堅持不懈、潛移默化的提升過程,是從國家到國民素質的提升與展示,是中國這樣一個千年“老店”的發揚光大過程。
文章摘錄如下:
“軟實力”作為近年來風靡國際關系領域的最流行關鍵詞,主要包括文化的吸引力與感染力、對外政策、意識形態的吸引力等。軟實力的客觀存在屬性不可忽視。
“軟實力”載體與提升模式
本國、本民族的文化、精神、傳統、理論本身就是軟實力載體,它們具有客觀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從歐洲的柏拉圖到格老秀斯、盧梭、洛克、孟德斯鳩、康德,到美國的杰斐遜、華盛頓、林肯、威爾遜、羅斯福、克林頓至今天的奧巴馬,都是或將是西方理想主義從理論到實踐的重要代表人物,提高了西方軟實力尤其是美國軟實力的影響力、號召力和吸引力。
“軟的要更軟”。加強對本國、本民族以及其它國家和民族文化、精神、信仰、理論的繼承、吸收與創新,正確運用比較純粹的軟實力戰略,本身就可以達到事半功倍、提高軟實力的效果。在美國自我形象的優化推廣方面,如威爾遜的十四點計劃、羅斯福的四大自由、冷戰后的馬歇爾計劃、60年代的民權革命、尼克松的多中心合作、卡特的人權外交、克林頓的民主理想等都比較成功并發揮影響。
“硬的更硬”同樣產生軟實力效果。硬實力的客觀性強,是重要基礎,發揮硬實力的作用提高軟實力大有作為。現代和當代,美國創造了不少以正確運用硬實力而贏得軟實力的案例,如羅斯福支持美國參加二戰、尼克松的適當收縮、里根的重振國威與二次革命都產生了預期效果,老布什發動的海灣戰爭掀起了新軍事革命,產生了廣泛的世界影響力。中國的軍事威信在朝鮮戰爭、越南戰爭之后令世界刮目相看。
硬實力運用失敗的案例則有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朝鮮戰爭、伊拉克戰爭,以及蘇聯侵略阿富汗與武力干涉社會主義國家,德國的兩次世界大戰和日本在亞洲半個多世紀的侵略戰爭。一國的影響很多時候是“不怒自威”,如硬實力運用得當,本身也可以創造強大的軟實力,樹立國家威信,反之則損害軟實力。
“軟硬手段相結合”,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大國往往更有兩者結合的條件。完美結合的時期往往是大國實力和作用威信達到頂峰的時期,如中國的唐朝、宋朝時期的輝煌。新中國建立之后經濟相對不發達,但在世界上的軟實力影響卻大于硬實力影響。改革開放以來一些時段,中國的硬實力上去了,軟實力的提高卻不成比例。
目前,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到“北京共識”,到中國道路在金融危機中的表現等方面,國際社會逐步發現中國模式的吸引力。但不能輕易以金融危機否定美國模式,也不能輕易就下結論認為中國模式完全成功或完美無缺。
再如,近現代史上,荷蘭、英國和美國相繼崛起,并建立起由其維持的國際性貿易、經濟、金融乃至國際政治、媒體傳播體系。日本發展成功的經驗、德國發展奇跡的吸引力、丹麥與新加坡等小國“四兩撥千斤”的運行效果,都是一種軟實力。
西方軟實力的積累
從西方政治思想史和國際關系理論的名人經典論述中,可以發現西方軟實力的歷史沿革與基本精神,尤其是啟蒙運動中的精神精髓。匯集發展形成具有西方特色的軟實力主旨和組成要素,不僅包括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的淵源與發展、實用主義以及政治制衡原則的穿插,還包括理想主義、社會空想主義的美好設計與闡述。
歷史地看,自由主義所確立的基本人權觀念,以及西方啟蒙時期的政治制度設計,具有當時的時代進步性并影響至今,客觀上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影響力和吸引力。
現代與當代西方的理論闡述和主張也閃現著“軟實力”影響。許多現代國際關系理論肯定外交斡旋的作用,許多現代理想主義乃至現實主義大師強調通過外交談判解決問題的重要性,這本身就是采用“軟實力”而不是武力解決爭端的例證。
中國軟實力發展前景廣闊
中國利用“軟實力”的歷史久遠,軟實力載體燦爛多彩、源遠流長,只是近代以來至今,相比于西方軟實力的進攻與擴張態勢,顯得有些落后。中國的“軟實力”歷史載體包括從古代到近代到現代和當代的中國文明、歷史文化與發展理念。中國的軟實力概念需要兼顧國家性、民族性、歷史感、社會主義性以及時代性。
提升國家軟實力和國際形象已具備良好基礎和積淀。中國領導集體在政治、經濟、科技和文化各領域探討和實踐執政創新,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中國要實現和平發展、造福中國與世界的正確決斷,努力推動和諧社會和和諧世界建設,積極落實科學發展觀,保障可持續發展,已經贏得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
和諧理論植根于厚重悠遠的中華文明,貫穿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是早期中華文明以及道家、儒家、佛家思想的核心要旨。和諧世界主張與聯合國的宗旨、原則以及聯合國憲章精神完全一致。
中國古代的優秀傳統文化與當今中國核心價值體系重建之間關聯密切也有較大差異。兩者有前后的承接關系是事實,但兩者也有時空和內容上的明顯差異,不能將二者簡單地進行概念統一。中國要吸收優秀的傳統文化,結合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承前啟后、推陳出新,創造在當今和今后真正具有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的中國特色新文明、新形象和新模式。
幾代國家領導人都一再強調,要大膽借鑒和吸收世界其它國家包括西方發達國家在內的優秀文明成果,吸收其中的優秀成分,為我所用。2009年是建國60周年,要繼續以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敢于創新、善于創新。
國家軟實力的內涵是豐富的,外延是寬廣的。它不僅僅是簡單的文化與影視傳播、介紹與宣傳,它應該是通過堅持不懈、潛移默化的提升過程,是一個從國家到國民素質的提升與展示過程,是中國這樣一個千年“老店”的發揚光大過程。要著眼于科學發展觀、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切實推動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社會、外交等各種領域的工作,追求國富民強、社會公平正義、法平等法制、公民社會建設以及國民幸福程度等重大目標,調整經濟模式和利益結構。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中國有可能建設成功一個與文明規模、歷史規模和人口規模相符合的文化大國。(任鴻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