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7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7日刊出署名文章說,日本執政黨自民黨和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都把選票和希望寄托在黨首的臉孔和形象,說穿了是因兩黨基本上沒有政策上明顯差異。政策和財政靠山既沒有太大的差異,加之兩黨的掌權人本是同根生,都是來自自民黨的老巢,8月30日的大選結果即使真的不出各方所料,政權轉給鳩山出面領導、小澤幕后操縱的民主黨,日本政界也不會有如一部分日本傳媒所渲染一般,“日本政治地殼將起大變動”或“將是戰后日本政治的分水嶺”。
文章摘錄如下:
日相麻生已決定在7月21日解散國會,8月30日舉行大選。這項決定,毫無疑問,受到最大反對黨民主黨的熱烈歡迎。因為,這意味著自民黨在大選前臨陣換帥的可能性已經大為削減,自民黨競選海報的招牌臉孔,將是民主黨人的最愛—麻生太郎。
民主黨人最愛麻生,正如較早時自民黨人對涉嫌金錢丑聞的民主黨黨魁小澤一郎情有獨鐘一般,就是看中麻生每況愈下的支持率。
民主黨人之最愛:麻生
也正因為如此,民主黨在更換黨首后所采取的戰略,除了集中火力搞好該黨在各地方選舉的活動,并取得輝煌成果之外,就是力促麻生早日舉行大選和力阻自民黨在大選前更換黨總裁。
數日前,該黨之所以在眾議院對日相提出不信任案及在參議院追究首相的職責,與其說是真的要逼麻生下臺,不如說是為了迫使自民黨人(包括或明或暗準備推翻麻生的集團或個人)不得不表態支持麻生。因為,只要自民黨人在國會中清楚表態支持麻生,他們接下來在黨內就喪失了聲討麻生的話語權。何況大選日期已經十分接近,不少聰明的自民黨人就會認為,與其浪費時間和精力謀反,不如回返選區做好自己的工作,鞏固自己的地盤。
針對民主黨的上列攻勢與戰略目標,自民黨人當然不會不察覺。實際上,不少自民黨人也焦心如焚,急于更換黨的“臉孔”,無奈他們這回碰到的既不是遇難就逃的“少爺首相”安倍,也不是怕折騰、“怕輸型”的“老爺首相”福田,而是一個斗志高昂,被喻為“不懂解讀(政治)空氣”,一心一意只想延長首相任期,堅決不肯掛冠而去的麻生太郎。
身任黨總裁的麻生首相既然不肯下臺,自民黨人只有兩條道路。其一是和麻生共進退,一齊玉碎;其二是提前舉行黨總裁選舉,將麻生強行拉下馬。有關后者的醞釀工作,其實早已在黨內斷斷續續地展開,而躍躍欲試想取而代之者也大有其人。有“甲型流感功名大臣”之稱的厚生勞動大臣舛添要一,就是其中的一位。
人才凋零的“孫孫之戰”
對于這些動向,麻生當然也心知肚明。不過,作為一國的首相,他也有其傳家法寶,那就是解散國會及宣布何日舉行大選之大權。麻生在滿足其出席G8經濟峰會的心愿之后,不顧自民黨在7月12日東京都議會選舉慘敗之事實,而一度準備要在7月14日宣布解散國會,8月8日舉行大選,不僅遭到黨內的激烈反對,也和聯合政府成員公明黨關系鬧僵。
幾經協調,首相決定延長至8月30日才舉行大選。這項決定,意味著在接下來的大選中,麻生仍將是主導自民黨命運的關鍵人物。幾天來,自民黨內之所以呈現混亂的局面,原因便在于此。
執政黨自民黨和最大反對黨民主黨都把選票和希望寄托在黨首的臉孔和形象,說穿了,是因為兩黨基本上并沒有政策上之明顯差異。論政策,兩者都是修憲派兵的急先鋒;論才能,兩者都同樣人才凋零,世襲議員眾多。就以兩黨首領為例,麻生首相和民主黨新黨魁鳩山由紀夫依靠的無非是曾任首相的祖父吉田茂和鳩山一郎之榮光。難怪日本有人將兩者之搏斗稱之為“孫孫之戰”。
“政、官、商”相互勾結體制
談到兩黨的其他負面形象,共同點就更多了,最明顯的是兩者財源無不依靠與它們有著千絲萬縷關系的財界。兩黨雖然都標榜要推動清廉政治,但誰都知道“政(政治家)官(公務員)商”勾結體制始終并未離開日本的中心政治舞臺。
也正因為如此,每當金錢丑聞事件被揭發時,自民黨人有份,民主黨人也跑不了;反之,民主黨人被搜查,自民黨人也有人卷入其漩渦。目前警方調查活動尚未結束的小澤秘書金錢丑聞案,就是典型的一個例子。
自民黨與民主黨的政策和財政靠山既沒有太大的差異,加之兩黨的掌權人本是同根生,都是來自自民黨的老巢,8月30日的大選結果即使真的不出各方所料,政權轉給鳩山出面領導、小澤幕后操縱的民主黨,日本政界也不會有如一部分日本傳媒所渲染一般,“日本政治地殼將起大變動”或“將是戰后日本政治的分水嶺”。
“新黨”、“新風”的新包裝
所謂“政治地殼大變動”或者“戰后政治分水嶺”,渲染得最厲害的莫過于1993年由細川護熙出面,而由小澤幕后操縱的“非自民黨聯合政權”成立的前前后后。但翻開底牌,當時主流媒體鼓吹的所謂“新黨”、“新風”和“新氣息”其實只是自民黨化整為零,滲透到反對黨陣營的新包裝及其假相。因為,在這場“政權更換”的政界重組過程中,真正的敗家只有一個:就是自民黨人眼中釘的社會黨。至于被視為自民黨長期當政帶來的弊端如政商勾結的腐敗政治等,絲毫并未有被革除的征兆。當時的所謂“政治改革”,歸根結底,就是通過了一個對大政黨有利的“小選舉區與比例代表制并立”的選舉制度法案。其結果就是促使日本朝著兩大保守政黨制的方向邁進,日本政壇之“總保守化”或“總自民黨化”也形成于斯時。足見“政權更換”并不等于政治改革。
也許最能說明問題的是,當時一度被日本傳媒吹噓為“清廉首相”與改革旗手的細川護熙,上臺幾個月之后就被揭發“涉嫌收賄佐川一億日元”而被迫引咎辭職。日本選民之所以一度厭倦日本政治及對政治家存有“天下烏鴉一般黑”的看法,正是當時日本傳媒過度渲染“政治地殼大變動”、“政治分水嶺”,促使一般選民對虛假的“政權(本質)更換”存有過多幻想與期待的結果。
在這之后,失望的日本選民也曾一度把希望寄托給無黨派的“怪物”,但都未有良好的回報。由此可見,上世紀90年代“總保守化”及“兩(保守)黨制”逐步形成后,日本選民對政黨政治及政治家越來越提不起勁。
政權更換與改革無關
可以這么說,日本政壇再度呈現熱鬧氣氛,自民黨之再度惹人注意,是在小泉純一郎當政的前前后后。但認真分析,當時小泉的做法,除了訴諸參拜靖國神社的國家主義之外,就是慷慨激昂,高呼“改革無禁區”的口號,擺“摧毀自民黨”的姿態;至于被責為“改革抵抗派”的黨內當權人士則故作挨打狀。其結果是誤信小泉“真心改革”的選民投了自民黨的票,自民黨的“改革派”與“抵抗派”雙雙贏得了勝利。但在實際上,別說是舊有的自民黨未被摧毀,就連小泉本身在下臺后也露出了其原來的面貌:口口聲聲高喊改革的小泉宣布將其政治地盤轉讓給其次子,并聲稱他只是一個“普通的爸爸”。
在這之后,自民黨就只能依靠更換首領臉孔來維持其支持率了。安倍逃了就換福田,福田跑了就讓麻生來表演。與此同時,日本主流媒體也相應配合,一個緊跟著一個地掀起“安倍熱”、“福田熱”和“麻生熱”。
現在,麻生體制已走到盡頭,自民黨看來已乏起死回生之術,政權也許就將落在有“軟雪糕”之稱的民主黨黨魁鳩山由紀夫的手中了。但應指出的是,要期待民主黨和鳩山提出一套與自民黨或麻生有些鮮明不同色彩的內外政策,是不現實的。“政權有更換就好”、政黨有交替就是“政治地殼大變動”的論者,可以休矣。(卓南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