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2日刊出署名文章說,中美日將在華盛頓舉行首次官方三邊政策對話,預示三國可能形成新的戰略合作。新形勢對中美日對話與戰略合作提出新要求,當然這并不意味戰略合作能即刻形成。三國間仍然存在重要區別與分歧。例如,美日建立有軍事同盟關系,而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這樣三個國家之間,如何形成相對平等、平衡、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是需要探索的。
文章摘錄如下:
7月,中美日將在華盛頓舉行首次官方三邊政策對話,預示三國可能形成新的戰略合作。
冷戰后期,中美日有過戰略合作,三國曾聯手抗衡前蘇聯在亞洲太平洋及印度洋地區的擴張。那時的合作基礎主要是安全需要。
前蘇聯解體后,上述戰略合作需要消失,新定義的美日安保同盟,將建立對中國等的戰略預防作為重要目標之一。但是,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多極化潮流的迅速發展,卻在為中美日新的戰略合作準備條件。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中美日三國形成廣泛的共同利益:三國的GDP位居世界前列,都是WTO成員,維護世界自由貿易體制及其正常運轉的基本條件是三國的共同要求;三國經濟密切聯系,互為最重要的貿易伙伴,在抗御金融與經濟危機中,能夠也必須密切合作;此外,在避免全球氣候變暖、反對恐怖主義、防止核擴散、維護亞洲太平洋地區的和平、穩定與繁榮等重大問題上,三國也存在許多共同要求。
以此為基礎,中美日關系由美日聯手遏制中國的極不平衡的三角關系,逐步向著相對平衡的三角關系轉變。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日本方面提議建立中美日對話機制,以后形成了三國學者及智庫的“第二軌道”對話。2005年1月,時任美國副國務卿的佐利克代表國務院發表講話,稱中美兩國為“利益攸關方”。2007年3月,美國前副國務卿阿米蒂奇等發表研究報告,認為“東亞戰略變局”的核心是“中國崛起”,美日對抗中國的兩極結構在亞洲難以奏效,“東亞的穩定依賴美日中三國關系”,應在維護美日同盟的前提下,竭力促進三者間的“友好合作關系”。日本PHP研究所等也再次提出建立中美日對話機制。洶涌而來的世界金融危機,無疑加強了落實上述要求的緊迫性。
在此背景下,中美日首次官方政策對話被提上議程。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中美日戰略合作便能即刻形成。三國間仍然存在重要區別與分歧。例如,美日兩國建立有軍事同盟關系,而中國奉行的是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這樣三個國家之間,如何形成相對平等、平衡、穩定的戰略合作關系,是需要探索的。
同時,中國主張的三國戰略合作是一種開放性的,與其他多邊合作關系互相補充,有利于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的戰略合作,如何在中美日之間形成這樣一種戰略合作關系,也需要探索。
奧巴馬總統在開羅大學演講中表示:“人類的歷史常常是國家、部落甚至宗教為自身利益征服他方的歷史。然而,在這個時代,那種心態是自我消損。任何旨在讓某一國家或某一群體提高地位的世界秩序都將注定失敗。”“我們的種種問題必須通過合作方式來處理,我們必須分享進步。”如果確實能以這樣一種觀念看待與實行中美日戰略合作,這種合作是能夠形成并有前途的。(王少普)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