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本頁位置: 首頁新聞中心華文報摘
          中國時報:跳出情緒陷阱再看陳水扁求救信
        2009年07月01日 11:16 來源:中國新聞網 發表評論  【字體:↑大 ↓小

          中新網7月1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1日發表社論說,陳水扁仍受到法院羈押,其子女也因偽證等事由遭到限制出境。扁在獄中聲言致函馬英九,要求對于女兒遭到限制出境網開一面。扁盲目訴諸政治手段,傷害臺灣法治,早已不是新聞,民進黨是否繼續盲從追隨,恐怕愿寄以期待的人也愈來愈少。饒是如此,也還要從另一角度提出觀察。扁態度令人齒冷,民進黨聲援的政治動機可議,但此中也確有兩項議題,值得跳出情緒陷阱,純就臺灣的制度改革做持平的探討。

          文章摘錄如下:

          扁案司法審判持續進行,陳水扁仍受到法院羈押,其子女亦因偽證等事由遭到限制出境。陳水扁在獄中聲言致函馬“總統”,要求對于陳幸妤遭到限制出境網開一面,理由是限制過度恐將引起當事人自己甚或攜子尋短。

          對陳水扁致函馬的舉措,民進黨不知會如何看待,但陳水扁的做法對臺灣的法治至少形成兩項無形的傷害。某人應否受到限制出境的待遇是司法應該公平對待的問題,但以尋死作為抗議限制出境的對策,并不具有說服力。說是遭到限制出境者將會痛不欲生到攜子尋短的地步,恐非正常反應,也難激發社會同情,反予人質疑是否急于出境理財或是以死要挾執法者的觀感,說穿了,只是對抗司法的政治手腕罷了。

          政治人物涉及司法,不肯在法院中以理自辯,而只是一味以遭到“政治追殺”為名從事政治斗爭,引發“朝野”政客諸多制式反應,對自己的案件不但沒有幫助,反予人利用政治情緒抹黑司法程序的印象。

          陳水扁擔任“總統”期間,對于司法高層與檢調首長,呼喚隨心,任加指使,今日看來,顯是他心目中認為理所當然之事,這原是他昔年在野期間極力撻伐聲討的景象,后來明知故犯,已是令人不齒;現在系獄期間,竟又致函“總統”要求解除出境限制,如何不令人質疑此中懷有政治算計,想要讓支持者繼續相信司法可受執政的“總統”擺布左右。

          然而執政者既然不該左右司法,馬英九又何能解除出境限制?陳水扁當年與司法的瓜葛糾纏,于今又豈能不受非議?所以誰都知道,陳水扁不過是在告訴支持者,只需要在政治上選擇支持陳水扁就是了,不必去問任何體制是非、法治道理。赤裸裸地使用政治手段踐踏法治體制的行徑,難道不是在傷害臺灣法治?

          陳水扁決定盲目地訴諸政治手段,傷害臺灣的法治,早已不是新聞了,民進黨是否繼續遭他裹脅,盲從追隨,恐怕社會上愿意寄以期待的人也愈來愈少了。饒是如此,我們也還要從另一個角度提出觀察。陳水扁的態度令人齒冷,民進黨的聲援政治動機可議,但是此中也確定有兩項議題,值得跳出情緒陷阱,純就制度改革的面向做持平的探討。

          第一是審前羈押制度。在無罪推定原則無論如何不容破壞的前提之下,審前羈押一定只能是例外,不能是原則。不僅陳水扁案如此,一般升斗小民的案件尤然。固然不能因為陳水扁政治身份特殊,就給予一般人不能享受的特權,也不能因為陳水扁令人痛恨,就認為他所受到的待遇,必然沒有可資檢討之處,以致一般人也該同樣對待。

          審前羈押的主要理由應該是防止逃亡與制止虞犯。重罪羈押絕對不是理由,串證羈押也極易成為過度限制辯護權利的弊端,應該嚴格把關,不許輕用。交保以及定期報到,也恒該是法院思考逃亡羈押的優先替代選擇。

          “犯罪嫌疑甚重”本身絕對不能成為審前羈押的理由。陳水扁不應該在修法之前享受例外特權,但也不能因為有了陳水扁的惡例,就閉塞修法的努力。民進黨不去聲援個案,致力修法以造福通案人權,或許能贏得更多的政治公信力。

          第二是限制出境的問題。限制出境其實是限制被告住居的一種方法,我們無意當下討論陳幸妤是否應該限制出境,也并不認為她受到限制的實質顧慮并不存在。所要討論的是,應該由誰來限制出境。

          目前的實務是由檢察官限制出境,然則限制被告出境,仍是無罪推定原則的例外,也構成人身自由、旅行自由的限制性強制處分,不亞于監聽。監聽已經改為要經法院許可始得為之,檢察官仍然握有限制住居與限制出境的強制處分大權,正當程序上極有可議之處,陳幸妤如此,一般人也是如此。不是為了陳幸妤,為了一般人,相關的制度與程序立法,應該進行檢討。

          馬英九可以將個案請求送檢座處理,何妨在羈押與限制出境的制度之上進行改革,以兌現競選政見?

        【編輯:官志雄
          ----- 海外華文報摘精選 -----
        商訊 >>
        直隸巴人的原貼:
        我國實施高溫補貼政策已有年頭了,但是多地標準已數年未漲,高溫津貼落實遭遇尷尬。
        ${視頻圖片201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042-1]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久久精品色欲_免费国产一区二区不卡在线_欧美一级高清片在线观看_99国严欧美久久久精品l5l
          <ins id="aazt7"><big id="aazt7"><button id="aazt7"></button></big></ins>
            <sub id="aazt7"></sub>
            <b id="aazt7"><tr id="aazt7"><var id="aazt7"></var></tr></b>
          1. <video id="aazt7"><input id="aazt7"></input></video>
          2. 色久综合AV在线 | 亚洲国产午夜福利在线播放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 亚洲欧洲中文字幕 | 在线视频国产欧美 | 天天做天天摸天天爽精品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