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1日電 《澳門日報》1日發表社論說,上海市閔行區蓮花南路“蓮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已封頂的十三層住宅樓,在沒有任何傾斜征兆情況下,于一分鐘內整體傾覆。“樓脆脆”(人們給上海這幢豆腐渣住宅樓新起的名字)倒塌的,不僅是一幢十三層的住宅樓,還有人們對樓宇質量的信心,對監管工程質量的信心。為何承建商會犯了后果嚴重的常識性錯誤,相關部門卻沒有警覺,直至大樓倒下。
文章摘錄如下:
六月二十七日,上海市閔行區蓮花南路“蓮花河畔景苑”一幢在建已封頂的十三層住宅樓,在沒有任何傾斜征兆(如房屋墻體、附近地面出現較大裂縫)的情況下,于一分鐘內整體傾覆,就像被狂風連根拔起的大樹一樣轟然倒下。
一幢售價高達每平方米一萬六千元的高檔臨江住宅樓頃刻間傾覆,駭人聽聞,讓人不寒而栗,在世界工程建筑史上也不多見,因此有網民揶揄稱此為“世界第九大建筑奇跡”。
幸好“樓脆脆”(人們給上海這幢豆腐渣住宅樓新起的名字)尚未入住就倒下了,砸死一名進樓取工具的無辜工人。如果等到居民入住后大樓才如此倒下,后果如何?該幢臨街大樓建成后,若朝行人熙攘的街道倒下,后果如何?
好端端的一幢住宅樓為何如此弱不禁風?上海市已組成聯合調查小組,徹查事故原因,從規劃、施工許可、招投標、資質管理、施工圖審查、工程監理等各環節逐一審查。
經初步調查,專家組成員指出,倒覆大樓一側有近十米高的土方堆積,對樓盤地基形成壓迫力,大樓的另一側在開挖基坑(地下車庫),加上基坑圍護措施不到位,在雙重作用力的作用下導致大樓倒塌。“一個有常識的施工單位是不會犯這樣的錯誤的”,該專家稱。
有結構工程師認為,開發商對施工成本的控制可能是導致住宅樓倒塌的另一原因。他指出,倒塌樓宇采用樁基是PHC管樁,PHC管樁設計主要是用于豎向承受壓力的,抗剪強度很弱,它最大優勢就是成本低,但這種管樁并不適用于特殊的土質,尤其是在河邊非穩定場地上。
該工程師指出,一般來說,建一幢十多層的大樓,基礎費用會占到全部施工總費用的三成,如果要做地下加固,相關費用將提升至五成以上。一些中小開發商為節省成本,就不愿意多花錢加固大樓地基。
據調查,該樓盤的開發商上海梅都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金僅八百萬元,只是一家具有三級資質等級的公司,項目的承建商上海眾欣建設有限公司在當地是一家不知名的建筑商。
“樓脆脆”事件亦牽涉當地多名官員。據報道,上海梅隴鎮鎮長助理、梅隴資產公司總經理闕敬德和梅隴鎮征地事務所所長張錦粱,都與梅都房地產開發公司的股東同名同姓。
目前,大樓倒塌最終結論尚未公布,相信當局不日將還社會一個真相,事故責任人及涉案官員也將受到法律和黨紀的制裁。當地建設主管部門也正亡羊補牢,檢查全市在建工程質量。
今次事件中,倒塌的不僅是一幢十三層的住宅樓,還有人們對上海乃至內地樓宇質量的信心,對監管工程質量的信心。
出事大樓根基之淺讓人目瞪口呆,人們質問如此粗制濫造的工程還有多少?上海如是,內地其它城市會否也有類似的豆腐樓?為何承建商會犯了后果如此嚴重的常識性錯誤,相關部門卻沒有警覺,直至大樓倒下。
近年來,內地樓宇質量問題一直是消費者投訴的熱點,新入伙的樓宇出現漏水、裂紋,貨不對辦、偷工減料屢見不鮮。但投訴過后,開發商、承建商大多只為業主修修補補,之后就不了了之,甚少有開發商和承建商因此受到懲罰。
在有關部門不作為的機制下,“房不勝防”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地發生。如果監管制度沒有得到有效改善,讓人更震驚的事情恐怕今后還會發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