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金磚四國”領導人會晤十六日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俄羅斯總統梅德韋杰夫、巴西總統盧拉、印度總理辛格出席。 中新社發 攝
中新網6月23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23日刊出署名文章說,日前在俄羅斯舉行的首屆“金磚四國”峰會,在國際輿論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古今中外地緣政治外交戰略傳統,多半是違背文明理想、舍棄長遠利益的權宜之計。如今金磚四國平臺的吸引力就在于它能幫助四國成員在多極競爭中登上一個山頭。俄中印之間有過一言難盡的悲歡離合,在沒有狼也不必叫“狼來了”的“金磚四國”之間,中國將更能融洽相處。
文章摘錄如下:
本月16日在俄羅斯葉卡捷琳堡舉行的、有史以來首屆“金磚四國”峰會,在國際輿論中一石激起千層浪。從辯證觀點出發,應該看到當前萬花筒世界千變萬化、新鮮事物不斷涌現,對“金磚四國”現象敏感是積極潮流,也應該看到媒體趕時髦炒作“金磚四國”,只有五分鐘熱度。
古今中外地緣政治外交戰略傳統中有:“合縱連橫”、“遠交近攻”、“騎墻觀望”、“與狼共舞”、“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等,多半是違背文明理想、舍棄長遠利益的權宜之計。如今“金磚四國”平臺的吸引力就在于它能幫助四國成員在多極競爭中登上一個山頭。
“金磚”山頭純屬偶然
最醉心于這一山頭的可算俄國,它繼去年5月在葉卡捷琳堡召集了金磚四國外長會議以后,又在今年6月再在當地召開四國首腦會議。而一年多來四國首腦及部長在不同國際場合碰頭,也是俄國主動。
其次是巴西,是下屆四國首腦會議的召集國。中國和印度對此興趣不大,主要因為這“金磚”山頭純屬偶然,并非從國際關系發展的過程中演變出來。
那是高盛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吉姆•奧尼爾(Jim O’Neill)在2001年11月20日提交的一份報告中,鑒于巴西、俄羅斯、印度和中國這四個英文名字縮寫成“BRIC”的大國共占世界40%人口和25%土地,按購買力計算的國民總收入高達15萬4350億美元,因此把它突出,中文“金磚四國”譯名更把它鍍“金”。
但“金磚四國”中的“金”光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可以舉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調查估計數字來說明問題。按人口來說,“金磚四國”是兩個層次:一、中國(人口約13億4000萬)和印度(約11億6600萬)是世界僅有的兩大超級大國;二、巴西(將近2億)和俄國(約1億4000萬)是二等大國。
按經濟實力來說,中國居世界第二位(約7萬8000億美元),印度居世界第四位(約3萬2370億美元),俄國居世界第七位(約2萬2250億美元),巴西居世界第十位(約1萬6650億美元)。行家認為,俄國經濟結構比巴西弱,這次由于國際金融風暴以及石油價格大跌而受害最慘。
由新興國家取代美國地位的動議
“金磚四國”受人注視,與金融海嘯爆發后出現的由新興國家逐步取代美國經濟中心地位的動議不無牽涉。這次四國首腦發表16條聯合聲明,第三條就是:“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強烈認為應建立一個穩定的、可預期的、更加多元化的國際貨幣體系”。
“金磚四國”對著國際金融首都華爾街打太極拳,正在全神貫注奧巴馬如何擺布美國銀行的華爾街大老板卻不屑一顧。奧尼爾在倫敦回答人民網記者采訪時也說出世界經濟仍然由七國集團G7主導,只有與美國、日本、英國、加拿大及歐盟聯合起來,“金磚四國才能算是得到真正承認”。
《文匯報》上有篇題為“中國外交走進多邊協調時代”的文章,認為中國忙于“G8+5”(八個“發達國”加中國、印度、巴西、墨西哥、南非)、“G20”以及“上合”,再加“金磚”(遺漏了“東盟+3”與“東盟+1”),“將日益全面、深入地參與國際經濟、政治、安全等事務,并努力通過多渠道、多樣化的機制和途徑就各種國際問題進行多邊協調”。
其實以上這些機制,除了“上合”以外,都有華而不實之嫌。用美國人的話說,其“photo-op”(攝影留念)的意義勝過實際問題的解決。
“G8+5”、“G20”與“BRIC”呈重疊之勢,開起會來像走馬燈轉動。印度輿論形容今年6月“金磚四國”峰會是掛在“上合”車皮上,只能為“上合”作廣告,“金磚四國”的真實重要性并沒有展現。
在當今地緣政治范式中,國際關系呈“等級制”,有“同軸式”模式,即一個或數個國家居中心,再由其他國家形成外圍;也有“套環式”模式,像奧運標志那樣一環扣一環,每一個環形成一個小圈子,按照社會關系的“圈內”、“圈外”待遇不同開展外交關系。中國半個多世紀的外交政策屬于后者。
“金磚四國”還沒有形成“圈”,四國之間的雙邊關系也相當復雜。在地緣政治范式中,最主要的規律是國際競爭,“盟國”也好,“圈內”也好,明里暗里競爭起來,即使搭起“金磚四國”的平臺也不會自然消失的。
中國須避免排斥其他拉美友好國
巴西總統盧拉為《環球時報》撰文,指出“金磚四國”之間自2003至2008年貿易額增加五倍。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的“中國通”沈大偉(David Shambaugh)指出,中國和巴西兩國政府在國際戰略上達到“南-南”志同道合,和拉美其他左傾政府(阿根廷、智利、委內瑞拉、巴拉圭、玻利維亞、厄瓜多爾)也越走越近。針對這一現實,北京在搭建“金磚四國”平臺時還得考慮如何不將其他拉美友好國家排斥到“圈外”。
如果把巴西除外,“金磚四國”就變成一百年前列寧所提倡的俄、中、印三國人民大聯合的新版了。
1998年俄國總理普里馬科夫在新德里舊話重提,2002年12月俄國總統普京先后訪問中國、印度,推動俄-中-印大聯合。
印度中國研究所十年前積極響應俄羅斯科學院遠東研究所動議,聯合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在莫斯科、北京、新德里輪流開展“第二軌”三國對話,至今開過六、七次,效果不大。今年6月16日是借“金磚四國”招牌才真正有了第一屆俄-中-印三國首腦會議。
俄、中、印三國之間有過一言難盡的悲歡離合,正是“冷戰”使得中俄、中印的“蜜月”發酵,也正是“冷戰”使得中美和解,讓中國煉出“與狼共舞”的本領。
在沒有狼也不必叫“狼來了”的“金磚四國”之間,中國將更能融洽相處。至于能不能重溫“秋水伊人”的甜蜜,那就要看事態如何發展了。(譚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