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17日電 香港《大公報》17日刊出文章說,歐洲議會選舉后,右翼勢力轉強。右翼勢力轉強毫無疑問會影響歐盟今后的發展。鑒于右翼黨派以往反對增加社會福利,反對因強化環保標準而令大企業增加支出,在歐盟一體化問題上也持保守態度,因此在這些領域內有望見到歐盟在政策上的逐漸轉向,而左翼陣營的反應將決定這種轉向究竟能走多遠。
文章摘錄如下:
本月的歐洲議會選舉令很多人頗感意外,因為英、法、德等大國的左翼候選人紛紛敗下陣來,中間偏右的主流派候選人普遍勝出,而少數極右的黨派候選人則跨越“門坎”首次當選。
以往遇到經濟危機時,左翼政黨的候選人會較容易勝出,因為他們較多贊成運用政府資源增加社會需求,刺激經濟復蘇,而選民渴求在經濟上得到解脫的心態會促使他們支持左翼候選人。但本次選舉卻令左翼政黨受到重挫,德國社會民主黨得票率僅得20.8%,創下該黨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任何一次全國性選舉中的新低。同樣遭受打擊的還有英國執政的工黨,該黨不僅以大比數輸給競爭對手保守黨,而且還被力量單薄的英國獨立黨打落到第三位,嚴重動搖了布朗首相的管治威信。
由七百三十六位議員組成的歐洲議會是歐盟不斷推進一體化的主要力量,在歐洲政治舞臺上扮演的角色越來越重要,其最主要的功能包括提出并通過各種新的法律,影響歐盟未來的走向。歐洲議會的一大特點是議員們很少以單一成員國的身份行事,而是由各國議員依照其政治立場組成跨國黨團,在具體議題上進行跨國合作,這類合作會直接影響歐盟的財政預算、防務政策、就業狀況、農業補貼、社會福利、環保標準等各個領域。
偏向右翼的政黨目前在法國、德國、意大利、比利時執政,在英國、西班牙和葡萄牙則由傾向左翼的政黨執政。面對全球金融危機引發的經濟衰退,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應對措施,其中法國和德國政府不支持用大規模增加政府投入來拉動需求的刺激經濟方案,主要是擔心加大財政赤字會引發通貨膨脹。英國則與美國奧巴馬政府的立場十分接近,不僅動用公帑拯救危在旦夕的金融機構,而且愿意透過政府投入來刺激經濟復蘇。雙方立場的對立在今年四月初的倫敦20國集團G20峰會前表現得最為突出,這導致峰會最終沒能提出新一輪的刺激經濟方案。
左翼政黨在這次選舉中失利的原因很多,其中最為明顯的是左翼缺乏有號召力的領導人。雖然各國均有左翼黨派,但影響力最大的當屬英國、法國和德國。英國首相布朗因議會丑聞和工黨內訌而幾乎被迫下臺,根本無暇顧及本黨參選歐洲議會的相關事宜;法國社會黨已經在野十幾年,內部缺乏團結,聲望一蹶不振;德國社會民主黨自施羅德總理下臺后,一直沒有為自己找到新的定位。歐盟的多個左翼黨派幾個月來一直在努力尋求共識,起草一份有指導意義的宣言,但卻徒勞無功,甚至沒能推舉出一位擔任歐盟理事會領導人的候選人。
右翼勢力轉強毫無疑問會影響歐盟今后的發展。鑒于右翼黨派以往反對增加社會福利,反對因強化環保標準而令大企業增加支出,在歐盟一體化問題上也持保守態度,因此在這些領域內有望見到歐盟在政策上的逐漸轉向,而左翼陣營的反應將決定這種轉向究竟能走多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