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6月3日電 臺灣《中國時報》3日刊文說,奧巴馬將于六月六日到法國參加盟軍登陸諾曼底六十五周年紀念。這場驚天動地的戰役扭轉了歐戰戰局,加速納粹德國的敗亡。六十五年過去了,諾曼底海灘已平靜無聲。然而,在“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的殷監下,紀念諾曼底登陸,不僅在于追懷將士,而尤應汲取歷史的教訓,每一個國家同舟共濟,為維護人類的福祉、繁榮與安全而攜手并進。
文章摘錄如下:
奧巴馬將于六月六日到法國參加盟軍登陸諾曼底六十五周年紀念,這場驚天動地的戰役扭轉了歐戰戰局,加速納粹德國的敗亡。奧巴馬的白人外祖父雖未參加諾曼底登陸,但以身為猛將巴頓將軍麾下為榮,奧巴馬去年競選時即一再宣揚他的外祖父是巴頓的部下。此番奧巴馬能夠親臨“古戰場”,緬懷盟軍昔日浴血作戰雄風,一定感觸良多!
諾曼底登陸是一場人力與物力的搭配,也是人類心血、意志與毅力的結合,更是戰爭藝術的淋漓發揮。在盟軍統帥艾森豪威爾的主導下,盟軍參謀作業以一年半時間部署和準備登陸計劃,以半年時間進行秘密演習,并儲存了兩百萬噸軍火和數千萬噸干糧。在盟軍“大戰略”的設計下,登陸諾曼底、反攻歐陸,以配合蘇聯軍隊在東戰場的夾擊,乃是艾森豪威爾總部與邱吉爾戰時內閣的雄圖。
在諾曼底海灘捐軀的英雄,粉碎了納粹鐵蹄,結束了一個暴虐血腥的時代,并為日后的歐洲開創了一個太平盛世。百萬壯士馬革裹尸的代價即為爭取全人類的和平、自由與尊嚴。盟軍總部在艾森豪威爾的運籌帷幄下,尤能發揮上乘的統御領導,在利益捍格和將領齟齬中調和鼎鼐,為戰史留下光輝典范。
當納粹軍隊以閃電戰席卷歐陸之際,邱吉爾于一九四○年六月四日在下院發出斬釘截鐵地吼聲:“我們將不頹弱或敗退,我們將繼續戰斗到底。我們將在法國作戰,我們將在海上和大洋中戰斗,我們將以與日俱增的信心和與日俱進的力量在空中戰斗。我們將保衛我們的海島,不論任何可能的犧牲與代價……。”邱翁的演說鼓舞英倫三島人心士氣,被史家認為是英國能夠度過難關的主要原因之一。
戰爭的本質是殘酷的,戰爭的面貌是丑陋的。不少西方人艷稱二次大戰是一場“美好的戰爭”,其實任何一場戰爭皆無“美好”可言,在二戰炮火之下,全球數千萬人喪生。李華在《吊古戰場文》中所描述的“尸填巨港之岸,血滿長城之窟。無貴無賤,同為枯骨”的慘狀,即重現于二戰東西戰區。
二戰結束近六十四年,日本人不僅缺乏懺悔的誠意,且仍堅不認錯,比起日耳曼民族來,大和民族差遠矣!前西德總統韋塞克爾于一九八五年歐戰結束四十周年之際,說了一段發人深省地話,他說:“任何人如不欲睜眼看過去,則必定亦對現狀盲目無視。我們全體──不論是有罪或無罪,不論是年老或年少──必須接受過去的事實。我們都受到(納粹)后來的影響,但亦有責任承受這種后果。”
二戰的終結全面改變了國際權力的排列與結構,美蘇的崛起與東西方國家的“各隨其主”,為地緣政治學賦予嶄新的內涵。從冷戰時代到后冷戰時代,再到九•一一事件,歷史的發展是無常的,沒有軌跡和公式可尋,世事變化無窮,舉凡人類與自然環境以及不同民族之間的關系,均在二戰后發生了空前巨變。然而,即使在“巨變”之下,仍有許多不變的現象,如二戰已結束六十四年,仍有數萬美軍駐防日本;韓戰告終五十六年,而美軍亦無法脫身。
二戰結束后,美國最光彩的表現厥為協助滿目瘡痍的歐洲站立起來,慷慨大度地實施歐洲復原計劃。一九四七年六月五日,馬歇爾國務卿在哈佛大學畢業典禮上發表簡短的十分鐘演說,揭橥重建歐洲計劃,史稱“馬歇爾計劃”。美國在四年之內撥出一百三十三億美元協助十六個歐洲國家復原,“馬歇爾計劃”可說是美國對外關系史上最具成效的外交與經濟成就。在今天美國經濟受到重創的金融海嘯時代,撫今追昔,不禁為美國的衰退而浩嘆。通用汽車公司的宣告破產,更是美國國力不振、國事晦暗的象征。
六十五年過去了,諾曼底海灘已平靜無聲,海鷗翔空,潮漲汐退。然而,在“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的殷監下,紀念諾曼底登陸,不僅在于追懷將士,而尤應汲取歷史的教訓,在阻遏恐怖主義與核武擴散主義的大旗下,每一個國家不分大小,都應同舟共濟,為維護人類的福祉、繁榮與安全而攜手并進。(林博文)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