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5月7日電 廣東河源、東莞警方日前陸續宣布,備受社會關注的幼童被拐案順利偵破。新加坡《聯合早報》7日刊出署名文章說,“失童”案件引發的家庭和社會問題不容忽視,警方的努力不應只是為應付媒體和輿論當前的壓力,因此每起幼童被拐案不能只當普通案件處理,而是必須高度重視。
文章摘錄如下:
廣東河源市警方5月3日凌晨零時30分召開新聞發布會,備受社會關注的河源市區三宗幼童被拐案順利偵破。廣東東莞市警方也“不甘示弱”,5月5日召開另一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三起幼童被拐案的案發和偵破經過,一名涉及其中兩起案件的27歲女子拐賣男童來償還賭債。
過去幾年來,廣東一些城市時常發生幼童被拐案,很多時候,盡管警方公開表示高度重視“失童”案件、“人販子的罪行比搶劫、販毒更滔天”,破案率卻不是很高。
情況自去年9月起有了改變。“失童”家長的高調行動獲得了關注,結果深圳和東莞警方,就連廣東其他地方的警方也感受到壓力。各地采取積極行動,近日有所突破。
河源市和東莞市警方能夠破案顯示,盡管幼童被拐案往往相當棘手,線索也不多,但只要肯投入資源全力偵查,一些案子還是有希望破解的。
孩子失蹤,對家長來說等于世界塌了一半,“失童”案件引發的長期家庭和社會問題不容忽視,因此每起幼童被拐案不能只當普通案件處理,而是必須高度重視。
不久前訪問過一名9個月大兒子在東莞被搶走的母親,她告訴我,丈夫過去一年半來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尋找兒子,結果連工作也丟了,現在家庭的生計得由原本是家庭主婦的她出來做臨時工維持,一個原本幸福美滿的家庭就這樣破碎了,經濟也開始出現困難。
保護幼童其實不單是家長的責任,它也是社會、政府、更是警方的責任。若警方無法為幼童提供一個安全的成長環境,那等于失職;一個地方若頻頻發生幼童被拐案,那也必定等于警方表現不合格。
另外,要全面杜絕幼童被拐案,也必須徹底切斷需求源頭。許多被拐幼童的買主只要支付幾千元人民幣,就能輕松地為買來的幼童辦理新戶口;買主也幾乎沒有違法成本,當局也很少追究,這在很大程度上縱容了販賣幼童現象的長期存在。
河源市和東莞市近期偵破的案件,只是大海里的幾粒沙。調查幼童被拐案是項長期的工作,因此廣東各地警方的努力不應只是為應付媒體和輿論當前的壓力,兩場新聞發布會希望只是一個好的開始,今后還陸續有更多幼童被拐案被偵破、買主遭懲罰的消息。
對“失童”家長來說,即便偵破的不是自己孩子的案件,但看到別人家庭的團圓,他們的渺茫希望才不會熄滅,而唯有這樣他們才能堅強地面對今后的生活挑戰。(楊永欣)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