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3月16日電 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刊出署名文章說,乏力復蘇金融市場,這是美國新政府經濟振興計劃真正的失敗之處。經濟刺激方案可以改善美國的經濟,但大概還不足以讓它恢復強勁的增長。美國的失敗,對全球面對或者即將面對銀行層出不窮問題的國家,提供了重大的教訓。
文章摘錄如下:
有些人以為,隨著奧巴馬當選總統,美國的所有問題都將迎刃而解。然而,即使巨額經濟刺激法案通過了,應對根本的房貸問題的新解決方案提呈了,一系列穩定金融系統的計劃出臺了,結果還是事與愿違。因此,一些人就開始埋怨奧巴馬和他的團隊起來。
奧巴馬接手的經濟是個爛攤子,要在上任后短期內扭轉乾坤是不切實際的。布什總統在離任的幾個月前,也像被迎面而來的汽車大燈嚇壞的鹿,完全不知所措。現在,讓人如釋重負的,是美國終于有個可以做事的總統了,而他的行動可能大大地改變美國。
美國人只能儲蓄減稅所得
然而,奧巴馬所做的還不夠。經濟刺激方案看起來很龐大——每年超過GDP的2%——但有三分之一是用在減稅上。美國人目前負債累累,失業率飆升(美國的失業賠償機制是工業國家中最糟的),資產價格迅速滑落。所以,他們大概會把大部分減稅所得儲蓄起來,而不是用于消費。
經濟刺激方案幾乎一半的錢,只是抵消了國家削減開支造成的經濟緊縮效應。美國的50個州必須維持平衡的預算。幾個月前的總財政赤字估計是1500億美元。這個數字現在肯定已經變得更大——事實上,單是加利福尼亞州的赤字已經是400億美元。
家庭存款終于開始慢慢增加。這長期而言對改善家庭經濟狀況是好的,但對目前的經濟成長卻有災難性后果。與此同時,投資和出口也下降。
美國經濟自動穩定器——累進稅制和福利制度——也大大受到損害。盡管,財政赤字飆升到GDP的10%時,政府會推出一些經濟刺激方案。
簡而言之,經濟刺激方案可以改善美國的經濟,但大概還不足以讓它恢復強勁的增長。對其它國家來說,這也是個壞消息,因為,全球的強勁復蘇需要一個強勁的美國經濟。
奧巴馬乏力復蘇金融市場
奧巴馬振興計劃真正的失敗之處,不在于經濟刺激方案,而在于復蘇金融市場的努力。美國的失敗,對全球面對或者即將面對銀行層出不窮問題的國家,提供了重大的教訓:
——銀行重組方案越遲推出,最終的援助費用和在過渡期間對整個經濟所造成的破壞就越大。
——政府不愿意公開說明徹底解決問題所需投入的金額,給予銀行體系的援助只是救急,而不能讓它真正好轉。
——信心是重要的,但必須建立在健全的基礎上。政策的制定不能建立在一種假設上面,就是以為貸款是優質的,只要人們恢復信心,便能證明金融市場領袖和監管者的敏銳商業觸覺。
——銀行家的行為受私利主導,暴利會讓他們冒過多的風險。瀕臨倒閉但又大到不能任由它垮掉的銀行,會更加肆無忌憚。他們看準政府必要時會出手相救,所以不會急于解決問題重重的房市,而是先忙著支付自己以億元計算的年終分紅。
——比起對銀行國有化的憂慮,公眾的損失和私營公司得利的問題更加令人擔憂。美國納稅人所獲得的待遇是每況愈下。在第一輪的注資中,國民每支付1美元,得到的是0.67美元的資產(這些資產的價格當然被高估了,也會迅速貶值)。但在最近一次的注資,預計每支付1美元,美國人只能得到0.25美元或者更少的資產。
這樣差的條件只能讓國家在未來債臺高筑。回報條件如此之差,原因之一是,如果國家以合理的價格購買資產的話,我們早就是至少一家大銀行的大股東了。
——不要把救助銀行家和股東,同救助銀行混淆。美國可以救助銀行,但卻可以用更少的錢叫那些股東走人。
政府承擔讓“市場價格”受扭曲
——“涓滴經濟學”(trickle-down economics)幾乎從來不曾奏效。將錢丟給銀行,對房貸人也沒有幫助——被迫搬出自己房子的人繼續增加。讓美國國際集團(AIG)破產,可能會損害到一些重要的機構,但總比花費高達1500億美元,然后寄望它能在其中一些在重要的地方發揮作用來得好。
——缺乏透明度,是美國金融體系陷入目前困境的原因。而繼續保持不透明,也不能根本解決問題。
奧巴馬政府承諾它將會承擔損失,以便說服對沖基金和私人投資者贖購銀行的壞賬。但這不能建立起政府所說的“市場價格”。因為損失由政府承擔,這些是扭曲的價格。銀行虧損已經發生,它們的利益現在必須由納稅人“買單”。讓對沖基金以第三者參與,只會增加成本。
——向前看當然比向后看要好,我們應把注意力集中在減少新貸款的風險上,并確保基金制造新的借貸能力。舉個例子,如果將7000億美元投給一家新銀行,轉換成10比1的杠桿作用,就能產生7萬億美元的新貸款。
認為可以不投入就得到產出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政客們的短視行為,只會讓問題延續下去。他們奢望可以用一種小到可以讓納稅人覺得無關痛癢,卻又大到可以讓銀行滿心歡喜的交易,來解決問題。
僵局可能出現,并需要更多的錢去解決。然而,對于出錢,美國人目前毫無心情,至少他們不會愿意按照以往的條件投下資金。資金可能已經漸漸枯竭了,同樣枯竭的,可能還有美國人那傳奇性的樂觀和滿懷希望。(斯蒂格里茨 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