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2日電 香港《大公報》12日發表署名文章說,中國官方的消息顯示,約有兩千萬農民工由于經濟不景氣失去工作或者沒有找到工作返鄉。主體是“80后”的新一代農民工返鄉亟待科學分流。
文章摘錄如下:
在2月2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背景吹風會上,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陳錫文宣布,約有兩千萬的農民工由于經濟不景氣失去工作或者沒有找到工作返鄉。
新一代農民工的困境
異鄉不再有蟲鳴,故鄉可望不可歸。眼下農民工的主體是“80后”,他們大多為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后匯入城市的產業大軍。當年,他們初中或者高中畢業后離開村莊、跳出“農門”時,根本就沒有想過再回來干農活。在十年城市生活的耳濡目染之下,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價值觀念已經城市化,盡管城市政府的一系列公共政策還沒有接納他們,但他們對城市已經產生強烈的依戀性,“寧愿城里一張床,不愿鄉下三間房”。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雖說這批農民工2009年春節前無奈地提早返鄉,但他們決不會心甘情愿地像他們的父輩那樣,成為“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雖說在家過年,他們那顆不“安分”的心早已飛到城里。
他們朝思暮想的是,新的工作在哪里,哪里才是實現他們城市夢想的歸宿?事實上,春節過后,這批農民工中的許多人已經回到城市重新找工作。這將真正考驗城市管理者的治理能力。
另一方面,農民工返鄉后,生活無著,有的被迫回到土地上經營。但是否能馬上得到他們的那一畝三分地,值得懷疑。當大批農民返鄉后,農村土地承包糾紛撲面而來。
不是城市“過客”
農民工是現代城市的建設主力軍,他們懷著一顆加盟城市的夢想。城市在他們眼中有時是清晰的,但絕大多數的時間卻總是朦朧的。他們想做城市的主人,但城市總是對他們另眼相看。
目前城市對進城農民工采取的是“經濟吸納”和“社會拒入”的雙重態度。一方面,城市經濟發展需要他們這些廉價的勞動力,苦臟累等城里人不愿干的工種急需饑不擇食的鄉下人頂崗;另一方面,城市社會體系又拒絕他們,甚至視為城市不安定的因素而多方防范,把他們打入另冊。
從20世紀80年代末第一次民工潮涌起以來,政府的農民工政策歷經變化。而城鄉二元戶籍制度始終是懸在農民工頭上的“達摩克利斯劍”,將農民工隔離于城市社會福利體制外,住房、醫保、孩子上學等切身利益無保障。
一些官員也有一種片面的思維定勢,就是認為農民工是城市“過客”,把他們當成建設城市的“借用力量”,需要時拋出“媚眼”,不要時一腳踢開。當金融危機襲來之時,城市管理者拼命地把農民工往鄉下趕。
有專家指出,我們必須要正確對待農民工群體,切不可把他們只當作一個打造“世界工廠”的臨時“蓄水池”。
務必科學分流
當前,兩千萬農民工滯留農村,形勢嚴峻,亟待分流。各級政府要開動腦筋,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對當前農民工就業困難的問題,各地區和有關部門要高度重視,采取有力措施,最大限度安置好農民工,努力增加農民的務工收入。
要引導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支持企業多留用農民工,督促企業及時足額發放工資,妥善解決勞資糾紛。對生產經營遇到暫時困難的企業,引導其采取靈活用工、彈性工時、在崗培訓等多種措施穩定就業崗位。
要擴大內需投資,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和新增公益性就業崗位,要盡量多使用農民工。采取以工代賑等方式引導農民參與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
要利用農民工滯留鄉下的機會加強技術培訓。輸出地、輸入地政府和企業都要加大投入,大規模開展針對性、實用性強的農民工技能培訓。有條件的地方可將失去工作的農民工納入相關就業政策支持范圍。
要繼續加強小城鎮建設。農村小城鎮是吸納回流農民工的重要場所,有了小城鎮這塊地盤,使有一技之長的農民求職謀生有了依托,誰還愿意離鄉背井、別妻離子去城里闖蕩。(蔡恩澤)
銆?a href="/common/footer/intro.shtml" target="_blank">鍏充簬鎴戜滑銆?銆? About us 銆? 銆?a href="/common/footer/contact.shtml" target="_blank">鑱旂郴鎴戜滑銆?銆?a target="_blank">騫垮憡鏈嶅姟銆?銆?a href="/common/footer/news-service.shtml" target="_blank">渚涚ǹ鏈嶅姟銆?/span>-銆?a href="/common/footer/law.shtml" target="_blank">娉曞緥澹版槑銆?銆?a target="_blank">鎷涜仒淇℃伅銆?銆?a href="/common/footer/sitemap.shtml" target="_blank">緗戠珯鍦板浘銆?銆?a target="_blank">鐣欒█鍙嶉銆?/td> |
鏈綉绔欐墍鍒婅澆淇℃伅錛屼笉浠h〃涓柊紺懼拰涓柊緗戣鐐廣?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訛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fo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