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12日電 美國《僑報》12月12日發表中國時評指出,中國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仍勢在必行。如此一來,“換防”到沿海的官員只有放眼全局,不追求短期外貿政績這種“權宜之計”,才能擺脫加工制造舊增長模式,讓中國在危機之中完成產業升級的鳳凰涅槃。這種外貿新思維,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外貿困局,并配合中央提振內需之舉,助中國經濟變危為機。
原文摘錄如下:
在中國出口額今年11月份出現7年來首次同比負增長的嚴峻背景下,商務部調整一批官員的舉動引人關注。
無論是像浙江副省長鐘山改任商務部副部長的“進京型”,還是像商務部常務副部長于廣洲調任中共福建省委副書記及部分商務部官員掛職廣州、東莞,他們都有一個共同背景:熟悉外貿操作規則,來自或前往外貿重鎮。
商務部官員與沿海地區官員“換防”,固然應是早定的人事安排,但相信也有當前中國外貿形勢吃緊的因素。
盡管11月份進出口增速放緩已在各界預料中,但10月份還保持較大幅增長的數據在短短一個月內完全逆轉,其跳水幅度之大,仍讓業界乃至決策層驚訝。畢竟,為刺激出口,大陸外貿緊縮政策此前幾乎已全部“回調”,為何保持外貿穩定增長的初衷卻未見成效?
顯然,由中央高層頻赴江浙粵沿海一帶調研后再作決策的模式,已在現實中出現偏差。而專業型官員“換防”,無疑意在幫助中央下藥更對癥。特別是京官“換防”到地方,能摸底基層實情,避免地方政府“諱病忌醫”,并及時監控出口動向,從而保證中央與地方之間的決策渠道更通暢,制定經濟政策更迅捷、更準確。
危機關頭,需要統一步調應對外貿困局,相信京官此時任職地方能增強企業及地方政府與中央共克時艱的信心。不過,在中央確定擴大內需作為保增長的根本途徑之后,這些“換防”者想促進或者僅穩定出口,都并非輕松事,又能有何高招?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未見底,中國經濟高度依賴的外部需求短期內不會明顯好轉,出口退稅再怎么上調,對提振中國出口都相當有限。而人民幣貶值這把雙刃劍,因中國和亞洲周邊國家出口結構和市場類似,容易傷人傷己,難提高“中國制造”的競爭力。可見,中國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仍勢在必行。
如此一來,“換防”到沿海的官員只有放眼全局,不追求短期外貿政績這種“權宜之計”,才能擺脫加工制造舊增長模式,讓中國在危機之中完成產業升級的鳳凰涅槃。
這種外貿新思維,才能真正解決中國外貿困局,并配合中央提振內需之舉,助中國經濟變危為機。(鐘海之)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