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傷痛,更是全人類的災難。圖為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中新社發 劉小楚 攝
|
“南京大屠殺”不僅是中華民族的傷痛,更是全人類的災難。圖為投資3億多元擴建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中新社發 劉小楚 攝
|
中新網12月12日電《日本新華僑報》12月12日載文指出,中國應該繼續重視南京大屠殺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展示其作為人類苦難的悲劇意義,充分發揮其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警世作用,從而提升它應有的內涵和重量,告訴世人:我們沒有忘記,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永遠牢記!
文章摘錄如下:
12月13日,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71周年紀念日,南京將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祭奠30萬不幸遇難的死難同胞,以此牢記國恥,昭示未來。每年例行的紀念活動,已經成為中國愛國主義教育的有效形式,成為駁擊日本篡改侵略歷史的有力武器,成為弘揚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但是應該看到,由于多種原因,日軍南京大屠殺至今還沒有一份比較充分完整的受害者名單,遺址也還沒有成為世界文化遺產,紀念活動尚未形成國家級的公祭形式,其歷史的內涵和底蘊都有待進一步挖掘。
抗日戰爭是中國抗擊外來侵略取得第一次勝利的戰爭,也是中國國共兩黨聯手抗擊外來侵略的一次勝利。但是,由于種種原因,直到三十年前的改革開放初期,中國大陸都沒有一座抗戰紀念館,甚至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殺,這無疑成為歷史的空白和遺憾。
1982年,日本文部省將中學歷史教科書中“侵略”中國,改為“進入”中國。這時,中國才著手研究南京大屠殺,并且籌建遇難同胞紀念館。此時,距離南京大屠殺事件發生已近半個世紀。1985年8月15日,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建成,成為中國大陸第一座抗戰紀念館,但是占地面積要小于1950年代始建的劉胡蘭紀念館和淮海戰役紀念館。
南京大屠殺與波蘭奧斯維辛集中營慘案、日本廣島原子彈爆炸并稱為二戰史上的“三大慘案”。1947年7月,波蘭人在最貧苦、最拮據的戰后初期,不忘民族苦難,將奧斯維辛集中營舊址辟為紀念館,并大力宣傳,這才有了后來德國總理的下跪。1976年,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作為侵略國的日本建造一座原子彈轟炸的紀念物,放置到聯合國大廈。1996年,爆炸地遺址成為文化遺產。日本老兵還欲將美國電影《桂河大橋》中的原型“泰緬鐵路”和大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1985年,南京大屠殺遇難現場挖出老人到嬰兒數以百具的遇難者遺骸,還有其他物證,但由于缺少保護意識,現場被完全破壞。而今,因為多種因素限制,南京大屠殺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難以有效開展。2007年,廣島原子彈遇難人數253008人,統計精確到個位,而南京大屠殺有名有姓遇難者名單目前只統計出1萬多人。
自1994年開始,每年12月13日南京全市拉響警報,但紀念活動只在南京一個城市舉行,參加人數遠遠少于日本廣島。60年來,所有二次世界大戰參加國都在每年舉行隆重的紀念活動,國家領導人講話,并向先烈和死難同胞獻花。同時,全國鳴警報,降半旗,國民肅立默哀。波蘭奧斯威辛,日本廣島、長崎每年都有公祭活動,國家元首或者政府首腦獻花圈。廣島紀念儀式是亞洲回顧二戰歷史規模最大、參加國最多的活動,日本首相每年專程從東京前往講話和獻花,中國也曾派代表參加。
胡錦濤主席指出,記住歷史不要記住仇恨。為了追求南京大屠殺的歷史真相,張純如、李秀英、東史郎都已經倒下了,張連紅、朱成山、敏群等人還在堅持。中國應該繼續重視南京大屠殺的宣傳和紀念活動,展示其作為人類苦難的悲劇意義,充分發揮其反對戰爭、呼喚和平的警世作用,從而提升它應有的內涵和重量,告訴世人:我們沒有忘記,我們不會忘記,我們永遠牢記!(王錦思)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