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9日電《日本新華僑報》發表王錦思撰寫的文章指出,對66%日本人對中國無好感這一問題,中國人要冷靜看待,理性應對。在存在日本人對中國誤讀的問題的時候,中國是否也有對日本誤讀的地方呢?在這種時刻,中國更應該堅持中日友好不動搖,不為一時的輿情調查而改變“與日本為伴,與日本為善”的外交政策。
文章摘錄如下:
盡管2008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條約》締結30周年和“中日青少年交流年”,中日兩國憑借著“戰略互惠”的共識正在改善關系,但中日兩國的國民感情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升。
日本內閣府12月6日發表的外交輿論調查結果顯示,“對中國有好感”的日本人比去年同期的調查下降2.2個百分點,以31.8%創下1978年開始此項調查以來的最低點。回答“沒有好感”者則比去年增長3.1個百分點,以66.6%達到歷史最高。
應該看到,胡錦濤主席對日訪問之際,中國媒體大量向民眾傳達“暖春之旅”的意義;在四川大地震發生之際,日本救援隊的積極表現也給中國民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北京奧運會,也拉近了兩國人民的感情。在相對友好的政治氛圍之下,中國人對日感情和評價明顯好轉。但是,此次的調查表明,日本人對華感情不僅沒有好轉,還有所惡化。兩國國民感情具有惡性循環、互相反感的可能,這給今后兩國關系的走向蒙上不確定的陰影。中國網絡上甚至有留言因此斷言,在中國搞個調查,中國人100%對日本沒有好感!
有觀點認為,日本人對中國沒有好感的背景是中國產餃子致人中毒事件等中國食品安全問題。的確從去年開始的問題餃子事件,在日本各媒體大量報道后,造成日本社會的極大恐慌,并進而對中國企業和中國食品安全產生深深的憂慮。而北京奧運會過后,三鹿、伊利、蒙牛等乳制品大企業幾乎無一例外陷入三聚氰胺毒奶事件,造成大批兒童健康受損。這不僅給日本,同時在世界范圍內也帶來很大恐懼,從而給中國形象抹黑。與此同時,中國人自己也在一段時間內對國產乳制品行業進行排斥和抵制,負面影響至今沒有消除。
2008年5月12日,四川發生強烈地震,日本救援隊是第一支趕赴災區,也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支國際救援隊。從官方媒體公開的內容看,許多贊美不絕于耳:“看到了日本人的善良”,“謝謝你們,日本的好人!”日本形象改善了很多,扭轉了許多中國人對日本的評價。但是,一些網媒上表現出來的網民評價并非如此。網上一半左右評價并非贊美,反而認為日本人虛偽假惺惺,甚至牽扯到日本侵略中國等諸多問題。還有許多人認為,日本救援隊借機刺探中國情報,不來更好。
北京奧運會上,日本代表團開幕式上拿著中日兩國國旗,日本籍教練井村雅代為中國花樣游泳成績的提升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中國女足和日本隊展開“友好競賽”。但是不便于被媒體公開贊揚的負面消息也不乏其例。8月13日,北京奧運會足球比賽,日本對荷蘭,荷蘭得到主場待遇,而其對手日本卻受盡中國球迷的冷遇和噓聲。
這些問題傳回日本后,顯然引起日本人的不滿和反感,覺得好心沒好報,中國人忘恩負義。當然,日本對于中國負面評價也和媒體不負責任的炒作和煽動有關。至今,許多日本人依然認為中國是危險的國家。正如有人說,從日本人對華情緒變遷看,首腦互訪、地震、奧運等積極因素在“毒餃子”面前是無奈的。這也意味著日本人對中國的準確認知和定位,還有一段過程要走。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對66%日本人對中國無好感這一問題,中國人要冷靜看待,理性應對。在存在日本人對中國誤讀的問題的時候,中國是否也有對日本誤讀的地方呢?在這種時刻,中國更應該堅持中日友好不動搖,不為一時的輿情調查而改變“與日本為伴,與日本為善”的外交政策。當然,最為關鍵的還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這是中國政治老人鄧小平留下的“外交遺囑”,至今仍應有積極地實踐意義。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