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五周年的日子里,美國華盛頓國會山前聚集了大批反戰示威人群。一些示威者呼喊反戰口號,呼吁美軍“撤出伊拉克”。 中新社發 邱江波 攝
|
3月19日,在伊拉克戰爭爆發五周年的日子里,美國華盛頓國會山前聚集了大批反戰示威人群。一些示威者呼喊反戰口號,呼吁美軍“撤出伊拉克”。 中新社發 邱江波 攝
|
中新網12月1日電 香港《大公報》12月1日發表評論文章《布什承認失敗從伊撤軍》指出,從經濟上看,美國本來的如意算盤是:美國打仗,全球傀儡付鈔;美國每十年一大仗,年年有小仗,可以出售大量武器,大發戰爭財。然而,五年來的事實證明,美國的“戰爭發財”之路已經行不通,美國投入幾萬億美元的軍費,得到的回報卻微乎其微。美國以為,可以從伊拉克運走大量的石油抵債,但是,被打得稀巴爛的伊拉克,石油設備大受破壞,難以運走石油。
文章摘錄如下:
據報道,美國已經與伊拉克達成協議,所有美軍將在三年內完全撤出伊拉克,為長達五年的美國入侵伊拉克戰爭,劃上句號。
自二○○三年布什總統揮軍入侵伊拉克以來,已有四千二百多名美國大兵獻上了寶貴的生命,另有逾五萬軍事人員遭受不同程度的損傷,至于經濟損失更是天文數字,直接的軍事開支,已超過萬億美元。
美軍入侵伊拉克的理由主要是:(一)薩達姆發展、擁有大殺傷力武器,甚至生化武器,直接危害美國盟友的安全,損害美國在中東的利益,挑戰美國的地位;(二)指責薩達姆支持拉登為首的恐怖組織,以美國為敵。
五年來的事實證明,美軍入侵伊拉克的二大理由都不成立,都只是借口而已。美國真正的理由是要控制這個世界第二大的石油儲藏及出口國;次要理由是,薩達姆親俄反美,敢于挑戰國際憲兵的權威。
美國繞過聯合國,拉攏幾個盟友,依仗其精銳的武器,揮軍入侵伊拉克,在短短幾個月內推翻了薩達姆政權,并且全面軍事占領了這個主權國家。其后扶植成立了親美政權。
表面上,美國在軍事上大獲全勝,所向無敵,但是美軍可以占人土地,卻無法征服人心。五年來,伊拉克爆發大大小小的反美抗爭,并且吸引了全世界(包括穆斯林)的反美人士,把伊拉克當作襲擊美軍、討還血債的戰場。美軍可以“零傷亡”攻占伊拉克,卻無法在占領期間保護自己的生命安全,反而導致重大的人命損失。
從經濟上看,美國本來的如意算盤是:美國打仗,全球傀儡付鈔;美國每十年一大仗,年年有小仗,可以出售大量武器,大發戰爭財。然而,五年來的事實證明,美國的“戰爭發財”之路已經行不通,美國投入幾萬億美元的軍費,得到的回報卻微乎其微。美國以為,可以從伊拉克運走大量的石油抵債,但是,被打得稀巴爛的伊拉克,石油設備大受破壞,難以運走石油。
近來,美國爆發金融海嘯,其深層原因便是,美國在阿富汗、伊拉克等地窮兵黷武,耗費太多軍費,而又血本無歸,傷了美國經濟的大動脈。直接的原因是,華爾街老板貪得無厭的“財技”,無限度的擴張炒賣遠超過美國經濟能力的千百倍,最終“兩房”斷供,銀行拮據,財政空虛,如建筑于泥沙之上的摩天大廈,即將傾覆。
在外交上,美國一意孤行攻占伊拉克,使得歐洲的老朋友“眾叛親離”,中南美洲“后花園”起火,由親美變成反美。尤其是委內瑞拉等國,拿石油當武器,直接向美國叫板。
美國人民終于看清楚,布什政府八年來的種種倒行逆施,已把美國引入萬劫不復的深淵,面臨百年以來最大的衰退,于是用選票把布什趕下臺,希望新當選的奧巴馬,能夠帶領美國走出困局。
布什政府在國內反戰巨浪,及全球一片反對的聲音之中,年前已有意逐步撤軍,但是,礙于面子,不肯承認失敗,因而,遲遲不能作出痛苦的決定。
布什政府還想玩假撤軍,真控制的把戲:一方面,希望聯合國維和部隊來接這個爛攤子,另一方面,美軍又想劃出軍事基地,長期占領伊拉克,在伊拉克繼續享受治外法權。然而,由美國扶植的伊拉克新政府,以民族、國家利益為重,拒絕了美國政府的無理要求,限令美軍在三年內完全撤走。美伊協議要點如下:
一、美軍必須在二○一一年底之前,完全撤出伊拉克。
二、美軍要在明年(二○○九)夏天之前,先撤出伊拉克各城鎮。
三、伊拉克政府有權審判在非執勤時或在基地外犯罪的美國兵。
四、首都巴格達美軍占領的“綠區”,交由伊拉克政府管理。
五、伊拉克的領空,交還伊拉克政府管理。
六、美軍入屋搜查之前,要先得到伊拉克法官頒發搜查令。
七、美軍不可以利用伊拉克領土來攻擊鄰國。
八、雙方任何一方,可以提早一年通知對方,終止有關的協議。
以上八條合情合理,但是,對于不可一世的美軍,則是威信掃地,面目無光。
如果根據一般的戰爭法例,美軍是侵略者,不可以愛來就來,愛走就走,而是要承擔責任,并作賠償。如果是“無條件投降或撤走”,必須把武器裝備留下來。而且,事后美國要承諾無償幫助伊拉克重建,還要賠償戰爭受害者的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失。
布什在快要下臺之前匆匆忙忙同意上述協議,乃是擔心覺悟起來的伊拉克政府及人民“秋后算賬”,進一步要求懲罰戰犯。布什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王道)
圖片報道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