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age1.chinanews.com.cn/08p/PhotoN/081124/081124002ta_3.jpg)
為期兩天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三日在秘魯首都利馬結束。圖為各成員領導人在會后身著南美披風合影。 中新社發 齊彬 攝
|
為期兩天的亞太經合組織第十六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三日在秘魯首都利馬結束。圖為各成員領導人在會后身著南美披風合影。 中新社發 齊彬 攝
|
中新網11月24日電 馬來西亞《星洲日報》11月23日發表社論指出,發展中國家主張必須對金融及區域經濟做出新秩序的安排,特別是對金融流動的監督管制,換言之,發展中國家要求在新秩序下有更大的發言權,甚至有實際的參與權,不再是美國說了算;但相對美國而言,要是舊秩序里的既得利益者,放掉了經濟話語權,也等于失去了政治主導權,布什提出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的說法,是希望重新建構由美國主導的政經平臺。美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分歧由此可見。
社論摘錄如下:
亞太經合會(APEC)部長暨領袖會議自22日起在秘魯利馬召開。APEC是論壇性質的組織,自1993年美國總統克林頓召開首次領袖會議后,其功能迭有提升,尤其在推動區內貿易及投資自由化方面,已獲得相當的成果。最近幾年,美國政府又強力推動自由化計劃,布什總統在本屆峰會上更矢言會在余下任期盡力推動多哈回會談判,反對保護主義,目的除在打開亞洲市場外,推測也有為將展開的世界貿易組織(WTO)新一回合市場開放談判施加壓力的用心。但不巧的是,目前亞洲各國正受金融海融的強烈沖擊,各國對進一步開放市場的意愿大幅降低,美國是否有足夠能力說服亞洲各國,仍待觀察。
事實上,亞洲各國最關心的是解決金融危機造成的各種迫切問題,也希望APEC能有具體的功能與建樹。可惜的是,去年9月APEC在澳洲悉尼召開年會,當時金融風暴的影響尚局限在部份國家,APEC也曾針對金融危機問題進行討論,但是,因為美國堅決應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來處理金融危機問題,因此,并未達成任何具體建議,也讓亞洲國家感到非常失望。
今年金融危機影響面不斷擴大,而且已演變成世界性問題,此時秘魯會議的召開,對金融流動的監管、避險基金和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泛濫,以及金融信用評等機構本身的失信等問題,美國卻避而不談,僅以“反對保護主義”輕輕帶過,究竟對解決問題能否有積極幫助,大家心知肚明。
美國政府當然了解若要亞洲國家支持自由化計劃,就必須提出解決金融危機的具體方案。因此,11月中美國政府藉由20國集團(G20)在華盛頓集會,各國對攜手解決金融危機這個基本態度上已有了共同認知,并表示將爭取APEC的支持。另據報導,APEC部長會議聯合聲明,促領袖峰會支持G20華盛頓宣言,承諾不豎立新的貿易投資障礙,不過,此建議能否完全貫徹落實仍有待考驗;若干國內政治情勢不穩定的發展中國家,甚至主持擱置自由化的各項提議,并極力主張管制短期資本流動,也獲得了不少回響。另外,一些國家也堅決反對將林、漁業產品納入提前自由化項目,更增加美國推動貿易自由化的阻力。由于G20成果乏善可陳,APEC緊接著召開,美國與其它亞洲發展中國家矛盾仍在,倘若如此,今年APEC恐將再度淪為一場政治大拜拜,難有具體成果。
但事實顯然也未必如此,從與會發言可看出,至少在共同反對保護主義、承諾不設貿易壁壘上,大家已有了共同認知,只是在手段策略上有極大的分歧。
APEC領袖在聯合聲明中指出,全球成長趨緩可能引發保護主義聲明,但那只會使經濟情況惡化,話說冠冕堂皇,但做起來顯然頗多制肘。發展中國家主張必須對金融及區域經濟做出新秩序的安排,特別是對金融流動的監督管制,換言之,發展中國家要求在新秩序下有更大的發言權,甚至有實際的參與權,不再是美國說了算;但相對美國而言,要是舊秩序里的既得利益者,放掉了經濟話語權,也等于失去了政治主導權,布什提出的亞太自由貿易區的說法,是希望重新建構由美國主導的政經平臺。美國與發展中國家的分歧由此可見。
![]() |
更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