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1月3日電 馬來西亞《中國報》11月2日發表評論文章指出,印度尼西亞撤銷種族歧視法是值得贊揚的舉動,它不但會吸引外資,而且會使流失的華人資金回流。此外,對于促進族群融和,肯定會有幫助。
文章摘錄如下:
印度尼西亞終于撤銷實施多年的種族歧視法,不再把國民分為“原住民”和“非原住民”,顯示印度尼西亞領導人已認識到這種歧視法律是惡法,不但不公平,而且不會對國
印度尼西亞自1958年實施所謂“國際法”以來,一直把已把印度尼西亞當為自己國家的華人列為“非原住民”,使華人受盡不公平的對待。一個例子,北蘇門答臘的狄里色塘縣便有這樣的種族歧視法,當地華人做喪事,每100平方米墳地,必須繳付約1728令吉的稅;有當地的媒體批評這項歧視法,并且不客氣的說,華人被“歧視到死”!
另一個例子:2005年大海嘯發生后,華人熱烈捐款,但災區的華人卻得不到救濟。更令人感到氣憤的是原住民上飛機撤離時,不必付錢;但華人卻需付雙倍的機票費。
印度尼西亞一直到大獨裁者蘇哈托總統1998年倒臺后,國內才開始聽到要求廢除這項惡法的呼聲;蘇希洛總統上臺后,積極拓展國際外交,在2005年和中國建立了戰略伙伴關系,而在10月28日,宣布撤銷了種族歧視法,對今后中印關系會有積極作用。
通常世上有兩種歧視法,一是發生在先進國家,一些國民自認比外來族群優越,總把外來族群視為低他們一等;另一種歧視法則發生在貧窮國家,原住民因為擔心外來族群比他們優越,便先制定種種保護自己的條例,并且說明外來族群不可享有同等優待,印度尼西亞以前實施的種族歧視法應該是屬于這一類。
印度尼西亞撤銷種族歧視法是值得贊揚的舉動,它不但會吸引外資,而且會使流失的華人資金回流。此外,對于促進族群融和,肯定會有幫助。
印度尼西亞族群語言繁多,其實是個多元文化國家,華人只占5%,約1000萬人;印度尼西亞有幾千個島嶼,經常會出現“山高皇帝遠”的問題,偏遠地區的地方政府有時可以不理會中央通過的法律。所以全國各地是否會一致撤銷這項惡法,當然有待觀察。(廖連傳)
圖片報道 | 更多>> |
|
- [個唱]范范個唱 張韶涵助陣破不和傳言
- [情感]男子街頭菜刀劫持女友
- [電影]《非誠勿擾》片花
- [國際]烏克蘭議員在國會比試拳腳
- [娛樂]庾澄慶說沒與伊能靜離婚
- [星光]小S臺北性感代言
- [八卦]江語晨與周杰倫緋聞成焦點
- [科教]南極科考雪龍船遭遇強氣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