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4月27日電 美國《星島日報》26日刊文指出,波士頓爆炸案,讓美國12年的反恐“不敗金身”破功。但壞事可以變好事,美國政府可以借此來一次全面的檢查,再次上緊那已松弛下來的本土反恐發條,同時美國民眾也正可以重新認識個人自由和國家安全、公民權利和國民義務、責任之間的關系,更加珍惜眼前的生活。
文章摘編如下:
波士頓爆炸案3人死亡、270多人受傷,全球震驚,美國民眾更是神經緊繃,連日來在媒體追蹤報道的包圍下,好像重新回到“9•11”,人們忽然發現恐襲原來并沒有遠離美國,安寧的生活隨時會被擊得粉碎。
波士頓爆炸案是美國在“9•11”之后發生的第一起恐怖襲擊。隨著兇嫌落網,案情逐漸清晰,人們也開始思考這起恐襲如何會得逞,國會對反恐部門的聽證也迅速展開。
“9•11”后,美國全面檢討安保措施,從邊境保衛、簽證審核、民航安檢等各環節堵塞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的漏洞,嚴防襲擊再次發生。但鑒于反恐戰爭的特殊性,政府同時也向大眾暗示,反恐工作百密難免一疏,不能保證不會再次遇襲。民眾因此也做好思想準備,并在其后數年中見證了一系列的未遂恐襲陰謀。
如2001年12月,恐怖分子在飛往邁阿密的客機上引燃藏在鞋中的炸彈,幸被乘客制服;2009年12月,還有恐怖分子在飛往底特律的航班上引燃藏于內褲的炸彈,緊急關頭被挫敗。每當爆出這樣的新聞,民眾都會長紓一口氣,驚呼“好懸”,同時不知道接下來還會發生什么、是否還會那么好運。
美國是懷著 “不知另一只靴子何時落下”的擔心,度過了“9•11”后最初幾年的,但依賴反恐部門的卓越工作,在此后的12年里美國竟一直風平浪靜,超出很多人原來的設想。可是,也正是因為12年的平安無事,讓很多人也逐漸對反恐流露出不以為然的松懈情緒,開始對這些年來制定的反恐措施提出種種質疑。
例如今年3月5日,美國交通安全局(TSA)宣布自四月起放寬對飛機乘客隨身行李的安檢限制,允許乘客攜帶小刀、棒球棍、高爾夫球棒等登機。自“9•11”恐襲以來,交安局對乘客登機攜帶物品的規定逐年放寬,先是允許乘客攜帶小剪刀、織針、鑷子等,后又在脫鞋安檢方面給予部分人豁免,現在竟然又要解禁刀具和球棒,招來航空界和人員的反對,最后喊停。
人是健忘的,承平日久便易生出安逸之心。想當年“9•11”恐襲后不久,蓋洛普所做的一份調查顯示,有46%的人認為恐怖主義是美國的頭號大敵,相比在“9•11”發生幾天前的調查中,只有不到1%的民眾如此認為。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尤其是看到拉登被擊斃,海外基地組織接連損兵折將,人們對恐怖主義的擔心又回到了“9•11”前的水平,在今年的調查中,再次只有不到1%的人表示恐怖主義是他們最擔心的事。
波士頓爆炸案已死兇嫌塔墨蘭在2011年就被聯邦調查局和中央情報局列入恐怖分子數據庫,聯調局還找他問過話,中情局也通知全美各地相關部門把他列入監視名單,但不明白為何多個反恐部門最后都打起盹來,讓塔墨蘭自由出入國境、從容策劃并成功發動了恐襲。
美國的反恐分為國際和本土兩大塊,國際反恐戰線一直力度不減,同樣,本土反恐也不容懈怠,因為恐怖分子最喜歡出其不意、攻其不備。波士頓恐襲案及時提醒人們,反恐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稍有不慎就會被恐怖分子鉆空子釀成嚴重后果。
波士頓的兩聲爆炸,讓美國12年的反恐不敗金身破功,但壞事可以變好事,出現這次閃失,美國政府各部門正可以來一次全面的檢查,再次上緊那已松弛下來的發條,而民眾也正可以重新認識個人自由和國家安全、公民權利和國民義務、責任之間的關系,更加珍惜和享受眼前的生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