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12月8日電 日前國務院已原則同意了北京關于治理交通擁堵的方案,香港《大公報》8日刊文說,交通擁堵一直是北京面臨的一大難題,盡管采取了機動車尾號限行等措施應對,但交通依然嚴重擁堵。改善公共交通需要較長的建設周期,而汽車的過快增長已經使北京交通狀況不堪重負,更嚴厲的方案出臺是今后一段時間內已經成為必然。
文章摘編如下:
北京市委書記劉淇近日在市委全會上透露,國務院已原則同意了北京關于治理交通擁堵的方案,有關部門將按照國務院的要求修改完善后向社會公布,使治理措施盡快見效。
交通擁堵一直是北京面臨的一大難題。盡管北京奧運后,官方采取了機動車尾號限行、加快公交地鐵建設、錯峰上下班、提高繁華商業區停車費等措施應對,但由于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加,很多措施的溢出效應顯現,交通狀況很快又陷入新一輪更加嚴重的擁堵。
因堵車每月損失57億
根據北京市交管局的統計數據,截至今年9月6日,北京機動車保有量達到450萬輛,而且還在以每月數萬輛的速度增加,駕駛員達到609萬人。有研究機構測算,北京居民擁堵經濟成本已經達到每月335元,以北京1700萬人口計算,每月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57億元,高居全國所有城市之首。今年中秋節前夕的9月17日,北京更出現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一次大堵車,晚高峰擁堵路段峰值超過140條,全城路面交通幾乎癱瘓。
實施更加嚴厲的治堵措施一直是北京官方和學界內部醞釀已久的應對之策。10月份,接近北京市交通委員會的業內人士證實,市交通委在前一階段多次組織業內專家,對北京市下一步的治堵方案進行集中研討,并撰寫了新的治堵方案。
據傳,這份最新的治堵方案,在政策建議部分重點突出單雙號限行、收取擁堵費、停車費大幅提高、限制居民購買私家車等內容。主要包括:新增公交車專用車道,建設5萬輛規模的公共自行車服務系統;允許校車、班車等大型公共汽車使用,加快推進中小學校校車服務等措施;在二環、三環、長安街等重點路段高峰期,實行單雙號限行,外地進京車輛在五環之內實行單雙號限行;三環以內等重點區域提升停車收費標準;實現市區屬機關事業單位公務用車零增長;收取相當于每升汽柴油2元的機動車污染治理費及擁堵費;北京本市戶籍購車者,除了提供原有的駕照、身份證明等之外,還需要提供停車泊位證。每個戶籍人口在提供了駕駛證明后,只能購買一輛小轎車;非北京市戶籍購車者,除了要提供原有的暫住證、房產證、身份證明等之外,還需要提供停車泊位證、在北京連續5年以上勞動用工合同、社會保險繳納憑證和納稅證明等。
政策出臺尚無時間表
消息一經披露,引起社會各界熱烈討論。隨后,北京市規劃委員會副主任劉玉民在公開場合證實,北京的規劃、交通等部門正在研究制定有關交通規劃的一攬子計劃,“其中控制機動車數量方面肯定會有措施”。
目前,新方案還沒有具體的出臺時間表。但官方認為,改善公共交通需要較長的建設周期,而汽車的過快增長已經使北京交通狀況不堪重負,必須盡快得到有效治理,更嚴厲的方案出臺是今后一段時間內已經成為必然。(王德軍)
![]() |
【編輯:程濤】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