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30日電 《日本新華僑報》30日刊出文章,專訪即將赴任的日本駐美國公使千葉明。千葉明表示,對于中國海軍接連不斷進行遠洋訓練和演習,可看作是中國為擁有強大海軍做各種實驗,測試有沒有遠洋航海巡航能力。對此,日本應該給予理解。
文章摘編如下:
日本法務省入國管理局登錄管理官千葉明近日可謂“雙喜臨門”。其中一喜是新作《在留中國人的實態》在日本彩圖社出版,另外一喜是被日本外務省任命為日本駐美國大使館公使,即將于8月13日前往華盛頓赴任。
千葉明出生于1959年,從東京大學法學部畢業后進入日本外務省,其后曾到中國北京大學、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研修,先后兩次到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工作。他不僅精通中文和英文,在日本外務省也有“中國通”之稱。千葉明還撰寫和翻譯了多本與中國有關的書籍。
千葉明告訴記者,在給法務省入國管理局官員上課的時候,發現他們很多人不了解中國,也不了解在日中國人。他們是在用日本的眼光、日本人的標準來看待中國人、要求中國人。所以,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誤解乃至于判斷。出版這本書籍,就是希望包括法務省入國管理局官員在內的日本人,能夠減少一些對中國人的誤解。此外,也希望中國人能夠入鄉隨俗,遵守日本的法律和社會生活規則,這樣肯定能夠受到日本人的歡迎。
記者:據《產經新聞》報道,日本外務省最近決定把日本駐美國公使山崎和之調往日本駐中國大使館。他將和三位“中國通”一起輔佐日本新任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現在,日本外務省又決定讓您這位“中國通”出任日本駐美國公使。這種人事安排是一種偶然行為呢?還是有意的做法呢?
千葉明:我認為這是一次很普通的人事安排,沒有什么特殊的意義。一個外交官能夠做的事情以及移動,都是有局限性的。所以,我認為這次的外交官人事變動,沒有必要進行特別的解讀。
記者:媒體都說在日本外務省里面有一個“中國學派”,他們主掌日本的對華外交。這次,日本外務省把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橫井裕前、外務省國際法局審議官堀之內秀久、外務省中國蒙古科長垂秀夫這樣的“中國通”都調往日本駐華使館,是說明“中國學派”還要發揮作用嗎?
千葉明:日本外務省內以前的確有一個“中國學派”,但它的任務和使命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以前,我們所說的“亞洲通”基本上就是“中國通”。派他們去美國,可能是美國或者日本要針對中國方面在外交上做一些什么事情。不過,那種做法的時代已結束。現在,日本派駐中國的大使也不一定就是從“中國學派”里面出來。外務省“中國學派”不再主掌對華外交,反而說明中國也變得越來越重要了。
記者:你在日本自民黨政權時,曾經在日本駐中國大使館任職多年。如今,在日本民主黨政權下,將前往日本駐美國大使館。你認為自民黨和民主黨的外交政策有什么不同嗎?
千葉明:日本的外交政策不會因為執政黨的變化而發生重大的變化。雖然在外交上由于執政黨不同,強調的主要內容可能會有一點不同,但一般的外交政策不會由于政黨的變化、政權的變更而有大的變化。
從對華政策方面來說,福田政權也好,安倍政權也好,麻生政權也好,他們都非常重視中國,并不是說現在的民主黨政權才重視中國的。當然,也不會因為重視了中國就輕視了美國。
記者:圍繞著日美中三角關系,有各種各樣不同的說法。你認為這個三角關系應該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呢?未來他們將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呢?
千葉明:日、美、中三國關系里面,日本與美國之間有日美安保條約,也就是日美同盟條約,這是日本和中國、美國和中國之間都沒有的同盟關系。至于將來日美中三國關系會怎么樣,我認為還是無法預測的。
我想,這主要是看中國會發生什么樣的變化。中國發生的一切變化都會對日美中三國關系帶來變化。中國現在的發展速度非常快,在將來肯定會有一個無法預測的變化。
記者:最近,中國開始大量購買日本國債。與此同時,中國購買美國國債的數量居世界第一。您認為中國的這種做法,將會對中美日三國關系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呢?
千葉明:我知道中國購買了大量的美國國債。但是,對于日本國債,據我了解,現在買的還不是很多。日本的國債差不多都是在日本國內被購買的。我認為中國現在資金開始充裕起來,也在動腦筋搞資金運作、運營。中國購買日本國債,更多可能是為了規避各種各樣的風險,可能中國方面也考慮到購買一些日本國債會更安全一些。
記者:圍繞著中國海軍最近穿行沖繩海域和宮古島之間的公海進行訓練的問題,有日本媒體認為中國海軍這是在挑戰美國海軍,弱化日美軍事同盟。對此,您有什么看法?
千葉明:我也注意到中國海軍正在接連不斷地進行遠洋訓練和演習,這也可以看作是中國為了擁有一支強大的海軍正在做各種各樣的實驗,是在測試自己有沒有到遠洋航海、巡航的能力。對此,我認為日本應該給予理解。
我也知道現在有許多中國人去了非洲并生活在那里,那里又有很多中國所需要的資源。所以,中國海軍把軍艦派到非洲,打擊海盜,都是可以理解的。
這些的行動從道理上來說是很正常的。我也認為中國方面可多做一些說明,這種說明即使暫時不被理解也沒有關系,也應反復地進行說明。(蔣豐)
參與互動(0) | 【編輯:官志雄】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