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年10月20日 16:4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同期】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朱有勇
我們在研究的就是“把天拉長,把地拉寬”。怎么拉寬?比如說我們扶貧的地方,實際上是跟緬甸接壤,不會下霜,不會下雪。所以,我們幫助農民在冬天種上冬季馬鈴薯。冬天種,春天收,變成了我們國家第一個上市的馬鈴薯。
【解說】四年前,朱有勇拿著一顆土豆走上全國兩會的“代表通道”,被大家親切地稱為“土豆院士”。日前,在中共二十大首場黨代表通道現場,朱有勇介紹了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以往只種在水田的水稻,如今種進了云南少數民族村寨的大山里。
【現場聲】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朱有勇
我住在蒿枝壩村,脫貧摘帽以后,農民的口糧從粗糧換成了大米。但是我們村沒有水田,只有旱地。針對這個問題,我們成功地研發了水稻旱地種植的新技術,實現了水稻上山旱地種植,解決了口糧生產的難題。
【解說】駐村多年,如何用有限的土地種出最優質、最高產的農作物,始終是朱有勇研究的重心。在他看來,現在農業的科技貢獻率已經大大提高,特別是過去十年,中國農業農村現代化進程也越來越快。
【同期】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朱有勇
現在,農業的科技貢獻率已經大大提高。實際上,現在農村已經不像我們想象中的農村。過去耕地挖地,大家都認為這挖地是農民的事,現在誰挖地?全都是拖拉機。像我們“水稻上山”,在旱地上種的,連插秧(環節)都沒有了,直接就把稻子播下去,然后就施肥。實際上我們已經走在現代化的路上,已經走了一大半部分,還有這么十多年二十年的時間,我想進程會更快。
【解說】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朱有勇說,報告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他也將繼續扎根農田。
【同期】中共二十大代表 中國工程院院士 云南農業大學名譽校長 朱有勇
二十大報告,我覺得把科技創新提得位置很高,那么在鄉村振興里面,這個問題就更加重要。因為我一輩子實際上都是做農業生物多樣性,高的和矮的怎么科學合理搭配。通過這么一個時空的優化配置,減少農藥,減少化肥的使用,來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回去以后,我們還是根據農民的需要、產業的需要,繼續做好在鄉村振興中,這些產業的科技創新。我就想讓我們老百姓過豐衣足食的生活,能在我們的這些美麗的農村,每個人都過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記者 郎佳慧 郭超凱 北京報道
責任編輯:【王凱】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6168)] [京ICP證040655號] [京公網安備 11000002003042號] [京ICP備05004340號-1]
總機:86-10-87826688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15699788000
本網站所刊載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網觀點。
刊用本網站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未經授權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建立鏡像,違者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