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絕非衡量食品安全的標準。只要作為食品出售,無論其價格高低,都必須是安全的、可靠的。并不存在價廉吃起來提心吊膽,花大價錢便可放心大快朵頤的問題。就像無論乘汽車還是乘船、火車或飛機一樣,雖然花錢有差別,但安全卻是一樣的。不能說坐公交車便宜,安全就可打馬虎眼了。
花錢買平安,花錢買安全,這話錯嗎?沒錯。用經濟學的術語講,這叫等價交換。但在《羊城論壇》上,市質監局有關人士直言“食品安全是靠花錢買回來的,保證食品的安全需要付出成本”,卻引起市民一片嘩然。許多市民認為,不能只讓有錢人享受得起食品安全。(6月22日《羊城晚報》)
在市民與質監局人士的話題交鋒中,如果僅僅糾結于錢是享受食品安全權利的前提,勢必將人們的視線引入歧途,又陷于“貧富對立”的泥淖。其實,探究一下食品的本質屬性,或許更易于指向問題的要害。食品即食物,除為人類提供營養之外,其最基本的屬性即必須安全,人吃后不會上吐下瀉,不會昏迷精神錯亂甚至斷送性命。所以,即便野生環境下的猿猴之類,也懂得采食無毒之漿果。從古至今,自有商品交換起,食品之“食用安全”都是一條千古不變的鐵律,不用刻意標榜,也無需解釋,買與賣者心中均有一桿無形的秤。至于江湖上賣人肉包或在酒中放蒙汗藥等,那是劫財謀命的勾當,非正常的商品交換范疇。
所以,錢,絕非衡量食品安全的標準。只要作為食品出售,無論其價格高低,都必須是安全的、可靠的。并不存在價廉吃起來提心吊膽,花大價錢便可放心大快朵頤的問題。就像無論乘汽車還是乘船、火車或飛機一樣,雖然花錢有差別,但安全卻是一樣的。不能說坐公交車便宜,安全就可打馬虎眼了。
民以食為天。食品須安全,這是延續人類生存繁衍的基本規則。其實,就生存法則而言,在“食”的這一點上,無論官員還是百姓都高度一致。但是,當人類步入網絡文明的今天,幾乎已滲入人類遺傳基因的鐵律居然被淡忘、混淆,這是否人類的悲劇呢?況乎,當民眾為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案例憂心忡忡時,作為社會食品安全守門員之一的質監局人士卻拋出“食品安全要花錢買”的高論,恐怕這才是最令人擔憂的“杯具”。也難怪民眾對此強烈反彈。某種程度上講,它已不僅僅關乎沒錢人是否應享有食品安全的權利,而是關乎能不能“食”,能不能生存的權利問題了。
固然,保障食品的品質要有成本,監管食品安全也要付代價,但絕不能和食品與生俱來的“食用安全”屬性及概念混淆。作為消費者,支付食品的價錢多寡僅與其成色、新鮮度、營養價值、外包裝以及供求關系等相關,而不能作為度量安全與否的標尺。商品世界,一切皆可為商品,而所有商品都可用金錢衡量價值,惟獨世代傳承的道德認知和商業倫理不可須臾變更。食品要安全不關錢的事,便屬于此類。如果“食品安全要靠花錢買”成為社會的共識,那才是件可怕的事,它既可能為不法商販提供不安全食品以借口,更將沖擊護佑商品社會秩序的道德倫理堤壩。
“食品安全靠花錢買”,如果是普通消費者的無奈選擇,情有可原。但作為保障食品公共安全的政府官員,出此高論,若不是屁股坐錯了位置,至少是對自身職責缺位或失職的一種托詞。而民眾“嘩然”的也正是其背后的“潛臺詞”。這正如納稅人花錢請了個“黑貓警長”,為的是讓其守住大門,別讓鼠啊蛇啊及雞鳴狗盜之徒混入,但“警長”卻有言在先:門要換、鎖要太空鎖、防盜鈴要直通派出所,夜晚睡覺還不能太死,否則,丟了東西概不負責。這可讓百姓如何是好!(閱盡)
參與互動(0) | 【編輯:劉羨】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