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常州一位市民近日在市內一家醫院給孩子看病時,僅花了一毛錢,孩子的病就痊愈了。帶著500元來看病的家長,在交費時以為自己聽錯了,反復問了幾遍才確信這是真的。這個一毛錢處方被病人家屬譽為“世界上最便宜的處方。”(6月9日《揚子晚報》)
實話說,這個“一毛錢處方”有著一定的偶然性。比如說,患兒在其他醫院已經做過化驗,有現成的化驗結果可以依據;比如說,醫生開的三種藥,有兩種患兒家里已經有了,最后只開了一種;比如說,兒童患者用藥量比較小……但是無論怎么偶然,也難以掩飾這位醫生一切以病人康復為本、不盯著病人腰包開藥的良好醫德。
更令人心生感觸的是,對于“一毛錢處方”,這位醫生的認識很樸素:醫生就應該對每一個病人負責,根據病情開藥,多開藥不見得就能把病看好,對病人來說也是一種負擔。正是因為這一點“樸素”,患者點名要其看病,“一毛錢處方”成了患者奔走相告的品牌。
“一毛錢處方”形成品牌效應,足以證明了患者選擇醫生的價值取向。但是,按照當今社會大環境來分析,人們也必然會擔心,這樣的好醫生,會不會有“潛規則”的壓力?而據記者對院方的采訪得知:該醫院提倡“合理檢查、合理治療、合理用藥”,對醫生的考核更注重的是工作量、服務質量等方面的綜合考評。醫院對醫生用藥不作考核,醫生的綜合工作效率才是醫院最為看重的。看到這里人們明白了,“一毛錢處方”的出現,又絕不是一種偶然現象,根本上還是醫院對醫生的考核機制在起作用。
近年來,醫療衛生領域過度市場化,導致醫方價值觀發生變異的情況很令人擔憂。不少醫院、醫生不以病人的康復為本,而是以醫生、醫院是否經濟利益最大化為本。而這樣做,很多又以“醫療服務價值過低”為理由。怎么才提升醫術的勞動價值呢?筆者以為只有讓醫生與“賣藥收益”沒有關系,“醫”與“藥”二者才能更加充分地體現各自的價值。醫生開處方時只考慮“對癥下藥”,以維護醫院的信譽,吸引患者前來就醫,才是從醫者的正道。
開出“一毛錢處方”的醫生及其所在醫院,體現了自身的醫療服務價值,也必然會在患者的追捧中,獲得預期的發展。□ 馬龍生(北京 職員)
參與互動(0) | 【編輯:吳博】 |
相關新聞: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