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天河大橋邊,三江源自然保護區紀念碑上方裂開了兩條細紋。但除此之外,地震并沒有使長江、黃河、瀾滄江三江源頭的自然景觀受到實質性損傷。
中國的環保專家們表示,處于三江源地區中心的玉樹藏族自治州,從植被、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等指標來看,地震并沒有帶來大面積生態破壞的后果。但在震后重建中,相關規劃一定要重視生態保護。
“玉樹地震對自然生態造成的直接破壞并不特別嚴重,植被、生物多樣性及生態系統依然保持穩定。”青海省環保廳監測監察處處長任杰說,“地震也沒有對水土保持和水源涵養帶來災難性后果,其影響是有限的。”
玉樹地震發生后,青海省環保部門對災區飲用水水源地水質、地表水水質、環境空氣質量進行了應急監測。截至目前,地震災區未發現重大環境污染隱患,也未發生災后次生環境污染事件。
任杰同時表示,當救災從應急狀態轉向過渡狀態時,自然生態保護將馬上開展。
“在震后重建中,相關規劃一定要高度重視生態保護這個因素,從技術上盡可能減少重建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同時,重建工程與生態保護工程應當同步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與建設工程辦公室專職副主任李曉南說。
玉樹州所在的三江源地區,是世界高海拔地區生物多樣性特點最顯著的地區,被譽為高寒生物自然種質資源庫。它不僅具有獨特而典型的高寒生態系統,為中亞高原高寒環境和世界高寒草原的典型代表,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積最大、濕地類型最豐富的地區。
此外,長江總水量的25%,黃河總水量的49%和瀾滄江總水量的15%都來自三江源地區,是中國乃至亞洲的重要水源地。
青海省環保廳污染防治處處長郭竟世說:“三江源地區的特殊生態地位以及生態系統穩定要受到高度重視,作為長江、黃河和瀾滄江的發源地和‘中華水塔’,水源涵養功能至關重要,絕對不能削弱。”
“保護以高寒植被為主的生態系統的穩定和多樣,以及特殊的高原濕地,也十分重要。”郭競世補充說。
青海省計劃用5年時間建設一個新玉樹,確保3年時間完成恢復重建的主要任務,再用2年時間,把玉樹州首府建成高原生態型商貿旅游城市、三江源地區的中心城市和青藏高原城鄉一體發展的先行地區。
“但在重建過程中必須有一個意識,即保護優先。”任杰提醒說,“重視生態在玉樹的地位,需要在規劃上充分考慮環保要求,對城鎮規劃、產業發展也要有清醒選擇。”
目前,玉樹產業結構中重視生態旅游,不上馬建設重工業,以及高耗能、高污染、高排放的企業。太陽能、風能等新能源也將發揮重要作用。
郭竟世解釋說,災后重建使用的散裝水泥也正是落實生態保護的具體措施。
“散裝水泥本身沒有太大污染,儲運也都是灌裝,過程中對生態影響比較微小。”他說。
至于新玉樹的選址問題,任杰則表示,要依靠科學數據,以及地質、地震和環保等部門的共同參與,才能做到生態保護優先。
地震后,此前曾為天然草地的賽馬場成為受災群眾臨時安置點,漫天飛揚的塵土也成為此處之前不多見的景象。
“但和自然破壞不一樣,這片草場是有能力恢復的,技術上也已經成熟。”任杰說,“八月份來看賽馬,仍然將是一片碧綠。”(完)新華社記者 牛琪 駱曉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