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情景出現在高海拔地區的災難救援中,雖然只有短短的40分鐘,卻讓人驚心動魄。
4月19日,駐守在玉樹機場的蘭州軍區駐陜某分部第323醫院醫療救援隊接到一名高原腦水腫患者。那是個21歲的小伙子,名叫楊回軍,一名來自四川的志愿者。
送他前來的是他的幾個老鄉,領頭的漢子一見醫生就哭了:“求求你們一定要把回軍救活!他干活太賣力了,昨天搬了3000多斤水……”
勞累性腦水腫。這是玉樹地震眾多救援者突發高原反應中非常危險的一個病例。
經過地面搶救,楊回軍狀況還不錯,病情基本穩定下來了,但仍需要轉往內地就治。
22時22分,323醫院神經內科主治醫師芮小江、呼吸科護士長郭瑋陪護楊回軍登上一架“伊爾-76”大型運輸機,前往西寧。
誰也沒料到,之前病情還穩定的楊回軍,在飛機起飛10分鐘后出現緊急狀況。
楊回軍意識突然喪失,呼吸微弱,大動脈搏動變弱,血壓測不到,瞳孔散大——這個人已經到了死亡邊緣。
芮小江判斷,很可能是飛機升上高空后壓力降低導致病人顱內壓升高,必須盡快降顱壓。
“輸‘甘露醇’,服‘速尿’。”芮小江說。兩種藥都用來促進病人排尿,以降低顱壓。
甘露醇是一種輸液藥物,須加壓快速輸入。飛機里沒有輸液架,沒有醫用專業設備,無法機械加壓,郭瑋只好用一只手舉著藥瓶,一只手不停地捏輸液細管中間較粗的“摩菲斯管”。藥物迅速進入楊回軍體內。
然而,病人沒有反應。
“馬上注入‘尼克沙米’。”芮小江又說。一種呼吸興奮劑,用針管注入靜脈。順利完成。
沒有心電監護儀,兩位醫護人員只能憑手、眼去探測病人的體征變化,摸頸動脈和股動脈,查看瞳孔。在飛機的轟鳴和顫抖中,那些細微的變動是如此難以捉摸。
楊回軍仍然沒有反應。
運輸機的機艙好像一條長長的通道,病人的擔架就擺在中間寬敞的地板上。芮小江和郭瑋一直跪在地上實施搶救,測血壓時,郭瑋甚至趴著。汗珠很快從她們額頭淌下來。
此時,飛機開始劇烈顛簸。高原飛行本來就是嚴峻挑戰,而這一次,為保證艙內充足的含氧量,飛行員只能在平流層下緣飛行,那就意味著必須面對高原上空湍急的氣流。
楊回軍依然昏迷。而本來就有頭疼、惡心等高原反應的郭瑋又開始暈機。實在撐不住,就爬起來走到旁邊嘔吐一陣,抹抹嘴再跑回來繼續搶救。
緊張。兩位醫護人員之間話很少,除了幾個醫療用語,芮小江只在郭瑋吐完回來時問了一句:“你沒事吧?”
郭瑋已經難受得說不出話,咬著牙搖搖頭。這位33歲面容清秀的護士長在跟自己生氣:我是來救人的,我怎么能暈機呢?真丟人!
郭瑋的眼睛濕潤了。不僅因為自己不爭氣的體質,更因為四天前在醫院與婆婆匆匆離別時的情景。
郭瑋奉命從西安奔赴玉樹災區當天,婆婆正要做腎癌手術。她跑到醫院里匆匆看望了一眼,說:“媽,我要去玉樹,不能照顧您了。”病床上的婆婆只說了一句:“放心去吧,忠孝不能兩全。”家人和郭瑋都哭了……
此刻在飛機上,汗如雨下的郭瑋無暇他顧。躺在面前的楊回軍是個高大壯實的小伙子,四方臉膛被高原烈日和廢墟上的泥土整得又黑又臟。芮小江和郭瑋在心里一遍遍對自己說:“一定要把他活著抬下去,決不能讓這個鮮活的生命斷送在我們手里。”
“他才21歲,聽說還從廢墟里挖出了一個幸存者。”郭瑋對記者說。
突然,插在楊回軍身上的尿袋里出現了尿液。藥物效果顯現。楊回軍開始排尿,他的顱壓將逐步降下來。幾位醫護人員又一次忙碌而冷靜地測量、觀察、換氧氣瓶、換尿袋……
機上還有甘肅一家醫院的幾名醫護人員,也過來幫忙。其中一位護士長出身的護理部主任換氧氣瓶、換尿袋手法之麻利給郭瑋留下了深刻印象。
氧氣快用光了,“伊爾-76”機組就把自己的備用氧氣拿出來送給病人。
那個雙眼緊閉的年輕人牽動著全機每個人的心。
23時12分,楊回軍的體征終于趨向平穩。大動脈搏動恢復正常。盡管神志還不清醒,但兩只眼球已經可以追著郭瑋手電筒的光亮靈活地轉動了。
芮小江和郭瑋長長地出了口氣。而此時,離飛機抵達西寧機場還有15分鐘。
這次搶救歷時40分鐘,但卻漫長得像40個小時。
15分鐘后,已在西寧機場跑道上停穩的飛機開啟后艙門,早已等在地面的一群醫護人員匆忙跑上來,接走了傷員。閃著藍光的救護車迅速消失在夜色中。(記者李柯勇、邊巴次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