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救援能力更強
我軍在這次玉樹救災中的又一特點,是專業救援能力更強。由軍人組成的國家地震救援隊,救援經驗豐富,有較好的專業救援裝備,在救災現場發揮了拳頭和骨干作用。蘭州軍區某部工兵團是去年底剛剛奉命組建的抗震救援隊,這次也發揮了良好作用。此外,活躍在玉樹抗震救災一線武警的專業力量,以及來自成都軍區的一支由礦山救護隊員組成的民兵救援隊等,也都表現出不凡的救援能力。
玉樹救援中,災區群眾看得清楚,子弟兵的救援行動并不是在大部隊進入災區后才開始的。實際上,地震剛剛發生不久、各路大軍正在緊急集合的時候,災區的群眾已經見到了第一批救援的子弟兵。
災難即將發生的這天早上,玉樹軍分區的官兵起得很早。
不僅是吳勇,部隊營區的很多官兵都聽到了這種異常的聲音,但他們并沒有想到,兩個多小時之后,一場巨大災難突然降臨。
幸運的是,雖然軍分區不少房屋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損壞,但官兵沒有人員傷亡。他們立即想到了自己的職責,想到了群眾的安危,顧不上家人和余震的危險,官兵們迅速趕往營區附近的廢墟,對受災群眾展開第一時間的營救。
短短四個多小時,玉樹軍分區的官兵出動了8個批次近400人次,冒著不斷余震,救出20多名受災群眾。
最先投入救援的部隊,還有武警玉樹州支隊的官兵。
這里是武警玉樹州支隊的營區,從這些斑駁的裂痕上,我們今天仍然能強烈地感受到地震的巨大毀滅力量。
盡管大地還在一次次顫動,官兵們卻毫不畏縮地沖向了救災現場。
他們在一處廢墟下發現了被埋壓的民工。
根據現場情況判斷,這座廢墟很可能隨時會出現二次垮塌。但是,廢墟下的同胞急待救援,官兵們忘記了疲勞,顧不上自身的安危,一個個奮勇當先,與死神搶奪生命。
這位民工最終得救,生命的價值,是對官兵們最高的獎賞。
正常狀態下,嚴肅的軍營謝絕外人入內。災難來臨,軍營便成為群眾躲避傷害的溫暖的家。
地震第一天開始,武警玉樹州支隊在自己的營院里就開始救助受災群眾。戰士們為他們端上熱飯,送上熱水。災區群眾有了堅強依靠,他們漸漸克服了不安,暫時忘記了恐懼,樹立了面對災難的信心和勇氣。
地震發生的時間是早上7時49分,半個多小時后,一群武警消防官兵便出現在這所學校的廢墟旁,他們向學生伸出了有力的雙手。
7.1級大地震之前兩個小時,發生過一次4.7級地震,有明顯震感。出于職業敏感,武警消防官兵們迅速做出了反應。
這些訓練有素的消防官兵立刻意識到有破壞性地震發生的可能,立即做好了戰斗準備。
7時49分,可怕的地震果然發生。不過,他們最先接到的卻是一起火災報警。
地震造成供電短路、燃氣泄漏。發生火災的是一家酒店,如果不能盡快滅火,必將危及更多被困人員的生命。面對巨大的生死考驗,官兵們奮不顧身,僅僅用了十多分鐘就撲滅了大火。
他們馬上又接到新的命令:玉樹州職業技術學校的一個女生宿舍樓整體垮塌,急需救援。
這是電視臺的一名藏族女記者現場拍攝的畫面,它真實記錄了地震發生時在玉樹州職業技術學校的情況。
到達救援現場,官兵們看到了令人揪心的一幕場景。
這名女生在向外逃離的過程中,雙腿被倒塌的建筑物緊緊壓住,不能動彈。余震還在不斷發生,隨時可能造成建筑物的再次垮塌。
千鈞一發之際,消防官兵沒有任何遲疑,快速撲上了廢墟。使用救援設備容易危及遇險群眾的安全,官兵就用自己的雙手在廢墟上挖掘。
廢墟下傳來了微弱的聲音,在場的武警消防官兵如同在戰場聽到沖鋒號聲,立即投入了新的戰斗。
武警消防官兵仿佛不知疲倦,雙手變成了血掌也不知疼痛,他們越挖越快,整整挖了12個小時。他們的雙手擊敗了死神,從廢墟里刨出了14名群眾,其中7人得已生還。
藏族女記者記錄了這個感人的過程,盡管過去了多日,但回憶起那天的情景,才仁巴藏仍然無法控制住激動的情緒。在她的心中,是這些穿橄欖綠的官后給自己的父老鄉親帶來了新生。
玉樹飽受地震創傷,又地處偏僻,但是,玉樹并不孤獨。
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有全國同胞的感同身受,玉樹一方有難,得到八方支援。
在向災區進軍的救援隊伍里,解放軍、武警官兵的車隊尤如一條條長龍,從祖國四面八方飛奔而來。
截止19日零時,解放軍和武警部隊共出動兵力12693人,其中軍隊8143人。任務部隊包括了北京軍區、蘭州軍區和成都軍區,以及空軍、二炮、武警部隊和總參、總后直屬部隊的官兵。
今天,玉樹的救援行動還在繼續。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次4000米高原上的大規模地震救援,救援部隊的“敵人”,除了廢墟,還有冰冷的嚴寒和稀薄的空氣。然而,面對救援的艱難困苦,他們深深牢記人民子弟兵一切為了人民的宗旨,牢記藏漢不分彼此,心連心的民族團結精神。
災難面前,億萬中華兒女凝聚在一起,上下同心,藏漢同心、軍民同心、前方后方同心。盡管黃金搶救時間已經越走越遠。但是,所有子弟兵心中都有一個堅定的信念:只要有一絲希望,我們就繼續走村入戶搜救生命,決不輕言放棄。
生命高于一切。
明天同一時間請收看《撼地大救援》第二集《生命爭奪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