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物資還沒有到,但我必須出發了。”4月20日一早,來自深圳的志愿者,廣東省青年志愿者協會會員郭洪禮來到了省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災醫療服務隊駐地,他自4月15日進入災區以來,一直活躍在救援的最前線。
郭洪禮此行到醫療服務隊駐地的目的之一是尋求援助,他將在這一天驅車越過一座6000米以上的高峰,前往調查三所小學的受災情況,以提供更為準確的救援信息。
前年汶川地震時,郭洪禮在災難發生次日趕到災區,在彭州參與救援。他買來60米長的繩索、工兵鏟等工具,帶上10公斤壓縮餅干等。在四川彭州市龍門山鎮的4天時間,他和解放軍戰士一起救人。“背負了300具尸體,后來總算碰到一個活的。”
“郭洪禮只是我省青年志愿者中的一個典型。”團省委副書記曾穎如說。據省青年志愿者行動指導中心主任蔣巍介紹,目前到醫療服務隊駐地報到的志愿者已有近百人。
這些志愿者為災區作出了不可忽視的貢獻。作為先行到達災區的志愿者,郭洪禮為醫療服務隊提供了一些寶貴的醫療救援信息。
郭洪禮等無數青年志愿者的出現,體現中國民間力量在最近30年里的驚人發展。
而在4月14日地震當日,來自廣東的NGO獅子會首批救災隊3人也在飛赴災區的飛機上,他們帶去的捐獻物資達100萬元以上。據了解,目前,他們已經準備在當地幫助一家孤兒收養機構創辦一所小學。
不過,也有很多志愿者滿懷熱情來到災區,卻發現根本插不上手,只能在一旁觀戰,于是便到救災站點找人聊天,想給災區群眾帶去心理撫慰。結果發現語言不通,雙方難以溝通理解,于是只好用手勢和笑容傳遞友愛的信息。但是,災區群眾的帳篷內不斷有人過來聊天,要他們回憶地震時的情形,探詢其家人的近況,由此而不斷勾起他們本來不愿再回想的往事。
“有的人為了到災區服務,甚至在我面前寫了血書!”青海團省委相關負責人提醒說,志愿者要理性參與救援,不具備專業救援知識和野外生存經驗的志愿者,請不要盲目進入災區,以免給災區增添不必要的麻煩。
不過,有專家表示,無論如何,志愿者群體對公民社會建設有著深遠意義。抗震救災中,志愿者的行動推動了中國民間力量的成長。這個群體讓我們見識了中國民間力量參與公共事件的能量和力度,推動著更多的人、更多的資源關注民間的志愿活動和力量。 南方日報特記者周志坤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