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奇跡是怎樣創造的
“我們都是小人物”
本報記者 張國 劉建林
眼下,趙金龍有個“奢望”:能好好地睡上一覺。
每天半夜,山西省汾西礦業集團河東煤礦的工人趙金龍都希望找到一個能讓自己睡得安穩的地方,哪怕沒有被褥只有床板也行。不過多數時候,他只能回到來時乘坐的大巴里,在座位上坐上一宿。
在王家嶺煤礦透水事故的救援現場,睡眠不足困擾著所有的搶險救援人員。無論白天還是夜晚,他們總能利用最近的位置,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一次短暫的休整,接著又投入工作。
即使身旁巨大的風機終日轟鳴,他們也總能在地上鋪一張紙板,打起呼嚕。在隨處可見的鋼管上,也常有他們垂頭入睡的姿勢。
汾西礦業集團的就餐點是24小時開放的,因為工人下工的時間并不確定。趙金龍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公司“把食堂都帶來了”。在臨時搭建的巨大帳篷里,堆著面粉、煤氣灶和鍋碗瓢盆,都是從外地運來的。
雖然外界感動于搶險隊員的勇敢、辛苦與樸實,建議重獎他們,但趙金龍從沒聽說會有什么特殊補貼。他不是為了這個來的。他說:“我想不出不來的理由。”
就如玉溪煤礦的一位工人反問記者:“出事了,來救人不是應該的嗎?”
從外地調來的搶險救援隊員都是善良的人。他們沒有見過幾個記者,還以為所有的記者都來自同一家新聞機構。有記者不慎丟了一個采訪本,附近所有的工人一見記者模樣的人就說,終于找到了失主。
當記者準備為一名50多歲的礦工拍照時,他有些害羞地轉過身去,拄著棍子緩緩走遠。“我們都是小人物”,一名工人解釋。
繁忙的搶險現場離不開電力的支撐。國家電網山西省電力公司從臨汾市和運城市調來了兩臺移動應急電源車。電網保障組副組長吳萬軍告訴記者,即使在最極端的情況下—所有外部電源都消失,電網保障組也能確保抽風機、壓風機及部分水泵不停機。而為了保證搶險用電,工作人員“吃住不離車”。
今天,距離王家嶺煤礦最近的河津市內警笛聲此起彼伏,多條街道實行交通管制。盡管如此,人們臉上露出欣慰甚至興奮,因為警笛聲來自救護車,救護車里拉的是剛剛從王家嶺煤礦救出的工人。
從凌晨開始,困在井下超過179個小時的礦工兄弟,陸續告別死神。
19時左右,記者在河津市人民醫院看到,49名獲救工人被安置在早已預留好的病房里,醫生、護士、院長和省里中央派來的專家們緊張地跑來跑去,詢問、會診、處置,有條不紊。
趙美珍副院長告訴記者,3月28日事故發生當天,全院醫護人員就全部投入了戰斗,此前幾天他們分班輪流在事故現場值班。4日22時獲知被困人員可能獲救升井的消息后,60多名醫護人員立即集合到崗,隨時準備收治傷員。雖然當晚沒有一名病人送達,但全體醫護人員一直堅守在崗位上,直到今天中午時分傷員陸續送來。
記者還注意到,在救援現場,一些救護隊員剛將手中死里逃生的工友交給救護車,就止不住抱頭痛哭。
抬著擔架時,雖然腳下坑坑洼洼,但救護隊員們輕抬、慢走、緩放,生怕將體弱的工友磕著碰著。救護車司機也盡量不用急剎車,保持車身的平穩。每上來一位獲救者,井口守候的人們就熱烈鼓掌,眼里噙滿淚水。
見此情景,搶險指揮部新聞發言人劉德政說:“我參加工作這么多年了,這么感人肺腑、驚心動魄、刻骨銘心的場面,以前沒有遇到過。”
本報山西河津4月5日電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