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條生命被洪水困在地下深處。3月28日發生在山西省臨汾市鄉寧縣王家嶺煤礦的透水事故,起初被解釋為一場“意外”,不過從今天開始,人們不再相信這是意外。
3月31日早晨,國家安監總局發出一份通報,直指這座在建煤礦的施工責任問題。安監總局認為,該礦施工過程中存在違規違章行為。這些行為包括,掘進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實;勞動組織管理混亂,為了趕工期、趕進度,當班安排14個掘進隊同時作業,作業人員過度集中,且領導干部帶班制度不落實;施工安全措施不落實,工作面出現透水征兆后,沒有按照規定及時撤人和采取有效應對措施等。
安監總局還證實了在工人中流傳的一個猜測:今年3月以來,出事地點多次發現巷道積水,但一直未能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隱患。
上崗證“假的,應付檢查用的”
2007年4月開工以來,王家嶺煤礦一直在和時間賽跑。該礦所在的華晉焦煤有限責任公司當初曾發布消息,預計2009年竣工投產。后來,竣工計劃延至2010年10月。
很多工人對于“保進度”的指令印象深刻。有幸逃出礦井的一名年輕人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3月26日開會時接到了4月下達的任務數:掘進3624米。
上周日的透水事故,讓3624米成為不可能的任務。
這名工人還說,自己在礦上工作3個月多了,沒有接受過安全培訓。開會是常有的事,但開會的主要作用是記錄考勤。來這里一個月之后,他才拿到一張上崗證,可上面寫著別人的名字。“假的,應付檢查用的。”他說。
另一名新來的工人說,自己在其他煤礦工作時要經過安全培訓才能下井,但在王家嶺煤礦已經下了5次井,還沒聽說培訓這回事。
每天6:30、14:30、22:30,是輪番倒班的工人們召開班前會的時間。他回憶說,這個會上,“講安全,講生產任務,生產任務就是盡量多干”。
他是一位“外包工人”,歸一名浙江包工頭管——王家嶺煤礦由中煤集團一建公司承建,該公司又外包給了為數不少的包工頭。
另一名工人說,這個浙江包工頭手下就有4隊人,每隊約有六七十人。
每個包工隊的安全培訓情況聽上去并不一致。也有工人對記者說,安全培訓是常有的,有時還會到附近的河津市聽課。
排水進展緩慢
外界針對施工隊伍資質等問題的指責,煤礦所有方和施工方都沒有回應。但是,對于安監總局“掘進工作面探放水措施不落實”的批評,華晉公司副總經理、王家嶺煤礦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孫守仁在3月31日的新聞發布會上說,施工過程中不存在不探水而掘進的情況。
造成透水事故的原因,經過初步分析是井下工程隊在掘進過程中,鑿出了周圍廢棄煤窯的積水。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我們在施工過程中委托了有資質的單位進行探水。”孫守仁說。
他說,井下原本也配了排水設備,但沒想到這次涌水太快、太大,3個小時就達到了11萬立方米,致使這些排水設備發揮不了預想作用。
他強調,自然條件是千變萬化的,在事故調查過程中會把這個問題調查清楚,但事故調查還是下一階段的工作,目前的首要任務是排水救人。
水泵抽水和打孔排水是眼下同時進行的兩種救援措施。打孔仍未打通,抽水也進展遲緩。
截至3月30日,水位下降了15厘米;今天,水位又下降了兩厘米。孫守仁透露說,31日24時以前,現有的理論排水能力,可從每小時1025立方米提高到2035立方米。但受水質等因素的影響,樂觀估計只能發揮理論排水能力的85%~90%左右。
據搶險指揮部分析,凈排水量達到6萬立方米時,可派人下井救援。孫守仁說,現在已經做好了隨時搶救人員的準備工作,沖鋒舟、救生衣、氧氣瓶、救生圈都已備妥,救護人員全天候在現場,只待“時機成熟”。
家屬反映沒接到通知
3天來,投資方和施工方一直沒有公布153名被困人員的名單。孫守仁31日對追問此事的記者介紹,153人中有81名山西人、32名河南人,其他如浙江、河北、四川、重慶、湖南、遼寧、廣西、山東的也有。
這份名單,就連失蹤者的家庭也一無所知。
河北涉縣農民楊國平的家人是31日13時左右趕到王家嶺煤礦的。3月28日晚,他們在電視上看到礦難的消息,但沒想到與自家有關。他們只知楊國平在山西一家煤礦打工。那晚,家人撥他的電話,沒能打通。
3月30日中午,楊國平的姐姐接到了一名工友的電話:“你弟弟在井下困了兩三天了,你不知道?”
全家人如雷轟頂,3個農民拿著地圖一路攔車找到王家嶺。他們問有關工作人員,為什么煤礦不早告知礦難消息,“要是沒人打電話,這個人就無聲無息地沒了?”
74歲的河北保定農民武正英也沒有接到礦方、官方或是包工頭的通知。兒子武林果出事的消息,是老鄉告訴他的。48歲的武林果是全家的支柱。
武正英帶上兒媳,借了一筆路費,緊急趕到這里。他對記者不斷地重復自己的擔心與希望。擔心的是自己一向命苦,“老了又沒人管了”;希望的是“抓緊點兒,把水抽了,把命保住,關鍵是命”。
類似的外地家屬正在陸續趕來,他們情緒不安,有的嚎啕大哭,有的沉默不語,面對工作人員的勸說,仍不愿離開現場,住進官方安排好的縣城賓館里。
一名當地男子翻山越嶺來到事發地附近,站在高處俯瞰煤礦,等候井下兩個姐夫和一個兄弟的音訊。他說,原本當地人不愿意到煤礦工作,王家嶺煤礦有很多本地人,是因為大家都說大煤礦監管嚴格,設備到位,非常安全,“不像小煤窯”。
31日傍晚,記者看到10多名工人扛著背包或鋪蓋卷,準備回家——有的包工隊被臨時解散。其中幾名工人是王家嶺煤礦的新面孔。當初,他們來到這里純屬偶然,只是為了找一處賺錢養家之地。如今,因為一場絕非意外的“意外”,他們告別王家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