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趨嚴重的西南旱災牽掛著國人的心。其中,有些場面簡直讓人熱淚盈眶:廣西東蘭縣蘭木鄉弄臺村,因為路沒修通,送水車無法到達更近的位置,這些七八十歲的老人不得不每天往返12到24公里的山路挑水。見到記者后,14名一起前往挑水的老人跪在路上,請政府盡快把路修好,而5年前他們就交了修路的集資款。(3月24日《南方都市報》)
為什么村民繳了5年的集資款,村路卻始終沒有修起來?最近5年內此地至少已經發生過兩三次嚴重旱災,每次都讓老的老、小的小這樣疲于奔命地挑水度日,當地政府部門情何以堪?
空殼化的農村地區,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剩在家里的不是老人就是孩子。旱災之下,無論是耄耋老人還是年幼小兒,都不得不長期往返于曲折山路挑水背水,一個來回就是幾十里;另外,還有地方的村民冒著生命危險,在高山懸崖上自發架設水管,有村民甚至因此掉進溶洞獻出了生命。
僅從繳了5年集資款還沒修成村路這一點,就足以說明眼下災區村民所悲痛經歷的旱災之苦絕不只是老天給予的懲罰。老人們沉重的一跪,讓我們不得不在旱災背后去認真思考天災之外的人禍隱情。事實證明,廣大農村災區,缺的不僅是水,還有公路,還有基本的水利設施。
缺少水利設施特別是儲水設施和運水管道,無疑極大地加重了災情本身,讓旱災來得更快也更猛;而道路交通設施的極其落后,更增添了災后抗旱的難度,讓運水車輛無法到達村頭,耄耋老人每天要走幾十公里山路挑水度日。在同樣受災嚴重的云南省,水利廳官員雖然承認,“水利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利用率不高”,卻又分外強調,“問題大部分因為百年一遇的天災,不能全部歸咎于基礎設施”。
旱災當前,政府官員忌諱于人禍反思,其實是一種責任推卸。天災也許是不可對抗的,但水利設施、村級公路等絕對是可以事先完善的,而只要平日里政府工作都做到位,災情肯定不至于像現在這樣嚴重。抗旱不只是眼下的調水運水和送水,更重要的是,將旱災暴露出來的應屬于人禍的那部分,未雨綢繆或者亡羊補牢地抓緊做好。至少,別讓邊遠地區的村民因為旱災而喝不上水,別讓七八十歲的老人每天還要疲于奔命地挑水,還要“跪求政府修路”。(舒圣祥)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