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
百年一遇的大旱讓云南省水利設施面臨的問題暴露出來。盡管在全國水資源總量排名第三,但水資源分布不均、特殊地理環境以及脆弱的水利設施所導致的調水、蓄水能力不足,都成為旱情成因。記者發現,旱情更多發生在農村。作為農村不多的水源地,小水窖和地表水幾乎全部喪失。
對話 1
“應適當加大儲水能力”
專家稱,水資源豐富讓云南忽視加強水利設施
●對話人物:駱銀輝 云南省地質礦產勘察院副院長
新京報:云南省水力資源有何特點?
駱銀輝:云南水利設施薄弱。降雨量大,且三條大江的水資源豐富。但地質結構復雜,導致降雨滲不下去,地下儲水空間少。
新京報:怎么看云南在旱災中有如此大的損失?
駱銀輝:云南水資源分布不均,遇到天災水源就沒了;異地取水能力不行。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云南水利設施建設?
駱銀輝:水資源太好讓人們忽視了水利設施的加強,目前基礎設施較落后。大旱提醒重視水利設施建設,及應急政策的出臺。
新京報:基層水務部門反映,客觀條件限制大。
駱銀輝:這是事實,很多居民住在高山區,水都抽不上去。還面臨著地區經濟發展程度的限制等。
新京報:你如何看待挖掘地下水這種做法?
駱銀輝:打井只能應急。地下水一下子用掉會帶來負面作用。但這是救命行動,旱情過后,一定要重新規劃使用這些井。
新京報:你覺得大旱給云南帶來什么經驗?
駱銀輝:第一,要考慮適當加大蓄水能力。第二,加強異地調水能力。
對話 2
“不能都歸咎于基礎設施”
曾毅表示,基礎設施建設受發展條件制約
●對話人物:曾毅 云南省水利廳辦公室副主任
新京報:請介紹一下云南省水利設施情況。
曾毅:云南省水資源總量大,但分布不均。水利基礎設施比較落后,利用率不高,再分配能力也弱。我們一直比較重視水利設施建設,2007年以來,在這方面的投入已翻了幾番。
新京報:目前有說法稱,特別是在農村傳統水利設施發揮作用不大。你怎么看?
曾毅:這種說法比較片面。全省800萬人吃水困難,總人口有4500多萬,其余3000多萬還是有保障,整體來看起到了很大作用。我個人認為,目前一些問題大部分因為百年一遇的天災,不能全部歸咎于基礎設施。
新京報:是不是正因為水力資源豐富,致使我們忽視了水利設施?
曾毅:政府和水利部門從來沒有忽視過水利設施的建設,不是不重視,是經濟條件不夠,基礎設施建設受發展條件的制約。
新京報:相關部門有沒有考慮到大量取地下水的隱患?
曾毅:這幾年地下水開發利用,我們出臺了不少措施。我們一直在緊抓地下水的管理。
本報記者 陳寧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