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市長江凌稱2006年確定的指標可實現 但應有更高追求
現代化是幾代人的夢想,但大部分東莞人也許不會忘記,按照當年規劃,2010年東莞將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現代化的陽光就將普照在我們身上嗎?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日前接受記者采訪時稱,按照當年設定的指標,都是可以達到的,只是一些指標很可能已經落后。另一方面,指標偏重經濟,對于人的發展關注不足,所以實現現代化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文/記者李少威
什么是基本現代化?10個指標的對照
2006年是“十一五”規劃第一年,當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闡述“十一五”時期的奮斗目標時有一句話:2010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這是東莞官方在最高規格的文件中正式吹響2010年現代化夢想的號角,其中最重要的指標人均GDP,珠三角是7000美元,東莞是超過10000美元。
東莞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陳立平被視為研究東莞現代化的權威人物。2003年他曾撰文,認為東莞2010年基本實現現代化時間很緊,但條件具備。
對照珠三角基本現代化的10項指標,人均GDP為7000美元,2001年東莞完成了65%;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為50%,東莞當年完成80%;城市化水平是70%,東莞當年完成86%;環境綜合指數要達90分,東莞當年完成93%;城市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0平方米,東莞當年完成26%。
剩下的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比重、信息化綜合指數、平均預期壽命、適齡青年高等教育在學學生比重、社會保險綜合參保率等5項指標,2001年就已完成或者超額完成。
按照東莞的發展速度,今年完成指標懸念不大。這是否意味著,東莞將跨進基本現代化的大門?
江凌:按照2006年標準,基本實現了
就今年東莞“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的話題,東莞市委常委、副市長江凌接受了本報記者專訪。
廣州日報:江市長,您怎么理解今年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
江凌:按照當時規劃確定的指標,今年應該可以達到。
但是,是不是真正符合現代化的要求,還要做一個評估,畢竟當年設定的指標體系更注重經濟的內容,社會、民生、人的發展可能相對不足,所以盡管東莞已經達到了當時的目標,但我們認為真正離現代化的水平和要求還是有距離的。特別是在人和社會的現代化方面,我們可能還要做很多工作。
廣州日報:2006年的政府工作報告還提到,今年城市化水平要達到80%。
江凌:什么叫做城市化,目前國內可能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指標來反映。大體上目前使用農業人口和非農業人口之間的比例來判斷城市化程度。
東莞的情況比較特殊,很多農民已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農民,有的盡管身份是農民,但已不再從事農業,而是從事服務業或者其他行業,從這個角度來分,東莞應該能夠達到這個目標。
廣州日報:今年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要占工業增加值的42%以上,能實現嗎?
江凌:當時定義的高新技術產品,跟現在可能已經不一樣了,如果按照當時的理解,很多電子資訊產品在當時的條件下都是高新技術產品,我們能夠達到這個比例要求。
但如果按照時代的要求,一些產品過去是高新技術,可能現在已經不是了,甚至淘汰了。
因此,我們現在衡量這一指標是否達到,要站在當時設定這一指標的時代背景和生產力水平來考量。當初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但我們現在要有更高的要求。
現代化
你感覺到了嗎?
本地市民:還有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
本地人羅醫生在市區一家醫院工作,他認為,東莞也還有不少本地人生活在貧困線以下,跟現代化基本無緣,政府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我理解的現代化應該是所有東西都盡可能信息化,包括政府辦事,不要讓市民到處去跑。政府也要創造更多培訓機會,讓市民素質不斷提高。公務員的思想要改變,要以人為本而非高高在上,共同向著老百姓想要的方向去做事。”羅醫生說。
新莞人:我月薪只有1100元
“現代化?我還是一個月1100元的工資,感覺跟以前沒有什么變化。”在萬江一家裝飾材料企業工作的粵北人劉峰說。
對他而言,唯一的現代化感受,就是宿舍里那臺合伙購買的電腦。因為工資不高,不敢過多外出消費,他和舍友們大部分業余時間都在網絡電影和游戲中度過。現代化的電腦對于他們而言更像是一個省錢工具。
在大朗偉達制衣廠打工的李建梅、葉紅蓮,則在為孩子只能和爺爺奶奶待在老家而揪心,同時,她們也在發愁日后年紀更大怎么安排生活的問題,現代化對于她們而言還十分遙遠。
“也許沒統計我們吧。”不少新莞人表示。
專家:
“人的現代化”是東莞的短板
“如果按照以往設定的指標系統來衡量基本現代化,我相信今年是可以完成的。”東莞市委黨校副教授王學敏說,“不過它和我們想象中的現代化可能并不完全對應,東莞在經濟、政治、社會、文化各方面都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王學敏認為,現代化本質上是人的現代化,這一點是東莞的短板。人的現代化包括人們的公民意識、民主意識、科學意識、法制意識和文化道德水平等眾多指標,其前提是文化知識,東莞特殊的人口結構決定了東莞的基礎比較薄弱。
“我們甚至還趕不上一些經濟不如東莞的城市。”王學敏說。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