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在實驗室里搞危機處置的情景模擬,就是告訴干部怎么去面對、處理群體性事件。我們會再現整個危機場景,讓學員進到場景中去。”鄭金洲舉例說,他們曾將貴州甕安事件的影像資料放給學員們看,讓學員扮演其中角色,“有縣委書記、縣長、政法委書記、公安局長、宣傳部長,每一個小組來作出決策,別的學員作為觀察員,來判斷決策的利弊得失。每個小組的決策都呈現在大屏幕上,一步步向前推演,然后我們再進行概括總結。”
具體執導這一課程的王華副教授補充介紹,“危機處置”情景模擬實驗室里,經常圍繞某一案例,學員們PK得熱火朝天,“大家在這里進行智慧的比拼,思維的訓練,‘對抗’的同時互相補充”。
2009年9月,李源潮來中浦院出席全國組織部長培訓班活動時,視察危機管理情景模擬室并大為肯定。第二天在大會上,李源潮要求所有學員都去觀摩危機管理情景模擬室。“這個實驗室很受學員歡迎,課排得比較多。現在圍繞世博會,我們做了一系列工作。”鄭金洲自豪地說,“這是我們先搞的,現在不少地方從中得到啟示也陸續建起類似的實驗室。”
另外,“領導心理調適實驗室”也為中浦院首創,很有特色。鄭金洲介紹說,“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工作壓力越來越大,責任越來越重,實際上很多領導干部的心理焦慮程度在提高。通過我們自己開發的相關儀器設備、量表,進行測試后顯示,我們的領導干部30%的心理是亞健康。”
汶川大地震之后,中浦院專門為震區干部開辦了兩期“災后重建與領導干部心理保健培訓班”,“有些干部開始來的時候沒有一點笑的模樣, 其中一個班的學員60%都是有直系親屬在地震中遇難的。經過半個月各方面心理調適之后,他們開始露出了笑容。”鄭金洲頗感欣慰。
除了以上三大實驗室外,還有“金融交易實驗室”和“電子政務實驗室”,都是注重培養領導干部的實際能力。
開拓干部國際視野
“國際性”,是《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中浦院采訪期間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從常務副院長馮俊到下面的普通員工,語氣中都飽含著幾分驕傲,更別說是對外交流與培訓開發部主任姜海山了。這位從事外事工作多年的中年人對此深有體會,“十六大報告中講的五大執政能力中有一條是國際交往能力。這個在共產黨的文件里面,應該是不多見。十七大報告里面又要求提高統籌國際和國內兩個大局的能力。”
馮俊說:“在當今世界上,我們的干部教育不是封閉的教育,要提高領導干部的執政能力和科學發展能力,沒有國際性眼光是不行的。”
今年兩會期間,人大和政協會議新聞發言人李肇星、趙啟正從容得體的表現給姜海山留下深刻印象,“這樣的領導干部在中國不是多而是很少!我在以往幾年的工作里面,深深感受到我們干部的跨文化溝通能力需要培訓,國際交往能力需要全面提高。如何在外國人面前表達我的思想,或者說出我的不滿,都需要技巧。”
據姜海山介紹,中浦院國際課程占獨立設置班次和專題講座的比例已經超過10%。
打破國別界限,學院在開“縣委書記、縣長新農村建設培訓班”時,專門邀請了精研農村開發的日本“一村一品”促進會會長平松守彥來講課;在開公共政策課程時,又邀請美國衛生部長萊維特就公共衛生與食品安全主題發表演講。
充分利用地理上的國際化優勢,中浦院還通過加強與跨國公司的合作交流,把企業資源轉化運用到干部教育培訓之中。
寧夏文化廳副廳長薛亞平剛到學院時有些吃驚,他發現,盡管配備了同聲傳譯設備,三位同樣來自西部的同學對外國專家提問所使用的均是英語。對大多數來中浦院學習的全國各地領導干部來說,以上場景并不陌生。
5年來,包括英國首相布朗(時任副首相、財政大臣)、南非總統祖馬、世界銀行行長佐利克等國際知名人士都曾在中浦院發表演講,一批來自英國、法國、澳大利亞等國的專家學者在學院定制的國際課程中授課。這些課程和演講都因針對性強而受到好評,有不少學員甚至說在這里學習,“不是出國,勝似出國”。
“引進來”的同時,中浦院也大力“走出去”,積極探索和開展形式多樣的對各領域外籍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活動。從2006年到2009年間,學院已有38個針對外籍人員的培訓班次,參加培訓的1176位學員來自64個國家,其中包括463名政府官員、253名企業高管和460名EMBA、MBA學員。
到目前為止,非洲國家,以及澳大利亞、德國、歐盟、俄羅斯和新加坡等國都派員過來接受培訓。“我們的課程都是量身定做,專題性很強,每個班定位不一樣。”馮俊介紹說,非洲國家來考察中國的城市開發區建設,俄羅斯來學習中國的國有資產管理,德國想了解中國的知識產權情況,歐盟商會則想全面了解中國的商業環境,以便和中國更好地做生意。
據姜海山介紹,涉外培訓效果很好。澳大利亞來的一位高官,課程結束一起吃飯的時候,他對姜海山說,這次課程對他的人生太重要了,徹底改變了他對中國的看法。
“我們媒體進不了他們的視野,他們的媒體又總是喜歡報道負面的東西,我們的領導干部也大多無法跟他們深入探討一些問題,老外實際上沒有太多渠道了解中國。現在通過這樣的涉外培訓交流,可以使外籍學員對我國的改革開放事業和中國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有更清晰、直觀的認識,有機會直接表達自己的疑惑,過去所積累的一些誤解和偏見也得到消解。”姜海山頗感欣慰,中浦院在國家外交中扮演起更加重要的角色,2008年被國務院定為“國家援外培訓基地”。
“我們應該有這個責任把中國改革開放三十年的經驗和教訓與其他國家分享,這對于建設和諧世界是有幫助的。”常務副院長馮俊如此總結。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