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什么是舅舅、姑姑啊?”面對四歲半的女兒提出的問題,出生于上世紀80年代的鄭州市民張女士一時竟答不上來。
張女士是開封市金明區梁苑小學的一名語文老師,她和丈夫都是家里的獨生子女。她說:“像自己的孩子一樣,班級里有很多父母‘雙獨’的孩子,他們除了對大姨、二舅等中國傳統的親屬稱謂較為陌生外,情感孤獨、脆弱,抗挫折能力差,也是共同的弱點。”
中鐵七局武漢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他們每年在招聘應屆畢業生時,也傾向于要非獨生子女或者家是農村的學生。因為總體來說,這類學生更能吃苦,能快速適應鐵路系統的工作環境,心理素質和“抗壓能力”也比獨生子女強。
獨生子女教育和發展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近年來已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在今年的河南省“兩會”上,河南省人大代表董廣安、尹志國等聯名向河南省人大提交了“關于建議修改完善河南省計劃生育條例”的議案,呼吁河南立法準許“雙獨”夫妻生二胎,引起與會代表和市民的強烈反響。
我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第18條規定:國家穩定現行生育政策,鼓勵公民晚婚晚育,提倡一對夫妻生育一個子女;符合法律、法規規定條件的,可以要求安排生育第二個子女。具體辦法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代表大會或者其常務委員會規定。
去年12月,著名國情專家胡鞍鋼、人口專家田雪原先后在《經濟參考報》、《人民日報》上發表署名文章,建議將現行的一胎制穩健調整為二胎制。據了解,全國現在有近30個省已經允許“雙獨”家庭生二胎,而人口大省河南省目前尚未實施該政策。
“提倡‘雙獨’家庭生二胎,總體上來說,是合乎國情實際、順應民意的。”尹志國認為,國家上世紀70年代提出的“只生一個好”的計生政策,是在當時特定的國情和經濟發展條件下制定的。40年過去了,我國的經濟水平和人口結構都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相關的計生政策也應該與時俱進。
國家人口發展研究戰略課題組2007年初公布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我國目前的獨生子女總數累計已達1億,男女性別比例已達120.5∶100,嚴重失衡,而西方發達國家的平均值則是105∶100。很多專家預測,如果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措施,生育率下降、性別比例失衡、社會老齡化加劇等問題,將在未來幾年與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對撞”。
“比如說七朝古都開封市,2009年65歲以上人口占該市總人口的比例已達7.9%,而判定人口老齡化的標志比例是7%。”董廣安說,“‘未富先老’的人口結構,不僅成了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瓶頸,而且由此帶來了‘老人無養’等社會問題。”
“我們的父輩可能還有個表弟、堂妹之類的親戚,遇到困難還可以互相幫扶一下,而當我們這些‘80后’、‘90后’老的時候,一旦有個頭疼腦熱的話,身邊可能連個說話的人都沒有,悲劇啊!”網友sungq2007在網上留言道。
《洛杉磯時報》去年9月曾撰文指出,家庭養老一直是中國養老的主要方式。然而,獨生子女政策造就的“421”式家庭結構,注定了這種方式將難以為繼,老齡化正在威脅著中國財富。
“‘80后’們結婚后,兩個人要贍養4個老人,而他們自己的孩子則要一個人贍養六個老人,另外還要面臨職場和社會等其他壓力。”尹志國表示。
今年準備結婚的小吳告訴記者,前兩天去岳父母家的時候,女朋友堅持說,除夕夜一定要在她父母家過。“你說同樣都有父母,而且都是‘空巢老人’,為什么不去我父母家過?真郁悶,要是我或她再有個兄弟姐妹就好了!”小吳說。
“放寬計生政策后,這些問題都將不同程度地得到一些緩解。”尹志國代表說,“而且上海等地的先例證明,適度放寬政策,不會造成短期內區域人口劇增。”(韓俊杰 實習生 王悅生)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