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2月1日電 中國科協常務副主席、書記處第一書記、黨組書記鄧楠在最新一期《求是》雜志撰文指出,盡管近年來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形勢依然嚴峻,資源枯竭與環境污染的總體狀況仍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文章提出,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從當前形勢來看,解決這些問題的條件和時機已經逐步成熟。
文章稱,作為一個高度開放、日益融入全球經濟體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經濟社會發展與資源環境深受影響,可持續發展面臨巨大的外部壓力。與此同時,盡管近年來中國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形勢依然嚴峻,生態環境問題呈現出許多新的特點,可持續發展面臨的內部壓力并未從根本上得到緩解。在面臨內外壓力的復雜形勢下,我們必須采取科學的應對措施,從諸多挑戰中把握可持續發展的機遇。
文章說,由于人口密集、多年來的粗放式發展、環境保護技術落后與投入不足、歷史欠賬太多,盡管做了很大的努力,但中國的生態與環境問題依然十分嚴峻,資源枯竭與環境污染的總體狀況仍沒有得到根本性改變。如果處理不好,生態與環境問題無論在類型、規模、結構還是性質上都可能出現新的惡化趨勢。
文章指出,中國60年的發展歷程相當于西方發達國家200年甚至更長時間所走過的路程,問題和挑戰在短期內集中爆發。解決這些問題,既要準備付出比發達國家更大的力氣,同時也要善于創造條件和把握時機。這些問題都是發展中的問題,需要通過進一步的發展來解決。從當前形勢來看,解決這些問題的條件和時機已經逐步成熟。
一是環境問題不只政府重視,普通百姓也高度關注。民眾對資源環境保護日益高漲的呼聲為解決這些問題提供了內在動力和良好的民意氛圍。
二是中國已經具備了足夠的財力來解決這些問題。2008年,中國財政收入已經超過6.1萬億元。上世紀80年代初期,全國環保治理每年投資25億—30億元,約占同期GDP的0.51%;2008年,全國環境污染治理投資總額達4490.3億元,占同期GDP的1.49%。
三是政府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有關促進產業結構與經濟結構調整、加快發展方式轉變以及加大節能減排力度等有關政策措施,這些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實不但能夠有效提高中國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率,而且也為提高資源利用效率、解決生態環境問題提供了積極的政策環境。
四是科技進步提供了解決這些問題的手段。“十一五”開始,國家科技計劃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支持新能源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同時,地方和企業的環保科技投入也在增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