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審議省的地方性法規22件,通過13件,在就業形勢嚴峻之年,高校學生實習與畢業生就業見習條例當年立項、當年起草、當年審議通過,重點監督淡水河污染的整治……昨日上午,省十一屆人大三次會議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作常委會工作報告。
人們欣喜地看到,立法重民生、監督見實效,清晰地體現在省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的字里行間。
①擬安排審議法規和有關決定草案20件
重點立法配套綱要
摘登
對于2010年工作的安排,歐廣源在報告中指出,要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工作。以實施“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配套立法為重點,抓緊制定關系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急需的、條件成熟的法規。
今年擬安排審議法規和有關決定草案20件,其中繼續審議的9件,即實施殘疾人保障法辦法、實施計量法辦法、機動車排氣污染防治條例、實施突發事件應對法辦法、森林公園管理條例、青年志愿服務條例、實驗動物管理條例、燃氣管理條例、節約能源條例;新制定和修訂的9件,即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實施條例、專利條例、實施消防法辦法、無線電管理條例、道路交通安全條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省各級人民代表大會選舉實施細則、民用建筑節能條例、漁船漁港管理條例;等等。
今年擬就推進我省經濟社會的科學發展,聽取和審議省政府關于推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十二五”規劃編制、舊城鎮舊廠房舊村屋改造、珠江三角洲地區河障整治和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等方面的專項工作報告,檢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大氣污染防治等方面法律法規的實施情況。就推進解決社會普遍關注的民生問題,聽取省政府關于我省社會保險基金2009年決算和2010年第一季度預算執行情況、關于保障性住房建設情況等方面的專項工作報告。
探索監督工作新形式,擬就自主創新和產業結構調整投資項目實施情況、扶持東西兩翼和粵北山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情況、少數民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等專題開展調研。
深讀
立法、監督、代表工作等方面,新的一年有新的氣象。
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歐廣源在報告中介紹,今年將圍繞全省中心工作和常委會的工作重點,組織代表開展視察、調研、代表熱線、代表小組活動等,進一步增強活動的針對性。組織代表開展區域協調發展、扶貧開發“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工作等專題調研,參加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論壇,出謀獻策,促進工作。
據介紹,今年,省人大常委會還將更好地落實建議辦理工作責任制,建立代表建議辦理績效評估機制,加強溝通協調,強化跟蹤督辦,增強辦理實效。加強代表建議重點辦理工作,推動代表反映比較集中、涉及面廣的問題的解決。
②常委會提高依法履職能力
監督工作接受老百姓監督
摘登
常委會始終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堅持學習制度,參加省委“學習論壇”和“實施珠三角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培訓班”等,自覺以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提高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謀劃工作、指導實踐的能力和水平。
根據形勢變化和工作實際,修改完善常委會及機關各項工作制度,推進工作的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
加強信訪工作,推動群眾合理訴求的解決,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去年共受理人民群眾來信來訪13987件次,其中來信4881件、來訪3243批9106人次,督辦重點信訪件166件,已辦結144件。
深讀
省人大常委會秘書長崔健介紹,常委會在創新監督工作方面,以新聞發布會的形式,將監督項目在媒體上發布,將常委會的監督工作置于廣大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圍繞群眾反映強烈的重大問題,探索多種監督方式的綜合運用,將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與代表視察、督辦重點建議結合起來,加大監督力度,有效推動問題的解決。
省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辦公廳主任陳逸葵說,常委會高度重視機關建設和機關工作的創新發展。去年以舉行紀念地方人大設立常委會30周年系列活動為契機,推進機關思想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和文化建設,不斷提高機關參謀助手和服務保障的能力和水平。
③立法十三件切實關民生
就業見習條例當年立項當年通過
摘登
過去一年,共審議省的地方性法規22件,通過13件,批準較大的市的地方性法規和自治條例17件。
推動和保障重大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為了從法律制度上保障規劃綱要的貫徹實施,常委會及時著手研究、制定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的配套法規,目前已完成前期調研工作,正在按立法程序積極推進。
適應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需要,針對我省流動人口多、服務管理難度大的問題,常委會將流動人員管理條例修改為流動人口服務管理條例,將流動人口暫住證制度改為居住證制度,強化對流動人口的服務與權益保障,對流動人口入戶及其子女入學問題作了既有可操作性又符合廣東實際的規定,得到社會的好評和群眾的擁護。
常委會還制定了糧食安全保障條例,這是全國第一部全面規范糧食安全保障工作的地方性法規,對完善市場機制,加強政府宏觀調控,建立應急和預警機制,強化政府保障糧食安全的責任,解決我省糧食缺口問題起到積極的作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