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諱言,駐京辦已經符號化了,在公眾眼里,它往往與“跑部錢進”、迎來送往,甚至權錢交易有關,至于駐京辦不時爆出的腐敗丑聞也為人熟知,因此有人戲謔地稱駐京辦為“腐敗辦”。此外,不少駐京辦亦官亦商、官商一體,既幾近衍化為地方的“第二行政中心”,成了權力掮客,又是商業主體,做起經營,開辦企業,有的駐京辦甚至涉足房地產開發,就是例證。
也許正因為如此,近年來坊間屢屢呼吁裁減駐京辦。如今,數千駐京辦終于要在半年內壽終正寢,讓人快慰。
駐京辦一般有兩大職能,一是“跑部錢進”,通過跑部委,經過一番運作,要來項目和經費。二是接待來京地方官員,向地方要員提供各種服務和便利。有人總結道:駐京辦要“事事以領導滿意為宗旨,事事以招商引資為取舍,事事以項目服務為目標!
“跑部錢進”耐人尋味,難道真的不跑部委就要不來項目和經費嗎?事實上,在一些情況下,正因為不跑部就要不來錢,才客觀上催生了駐京辦的存在并發展壯大。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李成言曾表示,我國1994年實行分稅制,中央特別是各部委在財政轉移支付資金的管理和審批上具有很大的彈性空間,一些地方政府為了尋求更多的資源,紛紛設立駐京聯絡機構。既然“有很大的彈性空間”,就足以說明錢給誰不給誰,有一定的伸縮空間。“會哭的孩子有奶吃”,不跑不要,很難得到,因此多跑才能多要。
某駐京辦負責人披露:“中央各部委除了預算資金外,還有一筆中央轉移支付款項。這些‘大錢’在握的部委,正是駐京辦重點公關對象,他們怎么花的錢,人大不知道,老百姓更不清楚,公共財政成了部門甚至少數人任意支配的‘小金庫’!边@名駐京辦負責人描述的可信度有多大,尚待求證,但顯然這些轉移支付款項,的確存在不透明的現象,再加上當前的審批制度不夠完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難免就留下暗箱操作的空間。
當然,即便中央資金的審批制度不夠完善、監督機制不夠健全,也不是駐京辦存留的理由,而且一些駐京辦也存在諸多劣跡。2006年,時任中紀委書記吳官正在中央紀委第六次全會上就明確指出,要“防止和解決一些地方和企業駐京辦事機構存在的請客送禮等不正之風”。
應從兩方面入手:一是對保留下來的駐京辦,要強化監督,促使駐京辦進行職能轉變,強化服務功能;二是強化部委項目審批過程的透明度,擴大監督,保證權力運作公開透明。不過,如果不從體制根源找出癥結,即便撤銷了駐京辦,還有其他辦。換言之,類似駐京辦的機構會披著其他馬甲暗流洶涌,甚至冠冕堂皇地走上桌面。
特約評論員王石川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