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國外中產更幸福?
國外中產也脆弱。大多數人羨慕的可能是其穩定的未來預期和向上流動的自由
本刊記者/龐清輝
“住在郊區,有一幢(分期付款)兩間至四間臥室的房子,兩三個孩子,一只狗,兩部汽車(一部日本的、一部美國的,分期付款)。門前是修剪整齊的草坪。丈夫每天辛勤工作,妻子在家帶孩子做家務,拿薪水后馬上開出15張以上的支票付賬(房子、車、水費、電費、煤氣費、電話費、有線電視費、分期付款的大件商品、5件信用卡的賬單、孩子牙醫的賬單、醫療和人壽保險,或許還有看心理分析醫生的賬單,等等)。平時看電視脫口秀,周末借兩盤錄像帶,邊看邊喝可口可樂、吃爆米花,每年圣誕節扎圣誕樹,妻子和丈夫都在發胖。”
這是十年前,劉燁還沒去美國之前,朋友向她描述的美國中產階層生活。
劉燁,1999年從武漢大學醫學院畢業,隨丈夫去了美國,現在是南加州橙縣一家醫院的兒科醫生,丈夫是一個IT工程師。如今,他們已經在美國生活十年,劉燁對美國中產的生活也有了最深切的感受:“現在的美國人不論自己有多努力,也不會達到他們父輩的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美國中產也脆弱
剛開始到美國的時候,劉燁和丈夫也和很多美國年輕人一樣買不起房,租公寓當蟻族潛伏了6年。直到前兩年夫妻二人還完了出國前的一些債務,年收入加起來有16萬美元,扣除所得稅,大概純收入11萬多美元的時候,他們才開始看房子。
但是考慮到撫養孩子的費用會多花一些,他們挑了現在這個位于南加州城區最東面一個普通社區的四居室。這是他們看的房子里價格最合適,但不是最理想的房子。
到今年,房子的估值已經低于原來51萬美元的抵押貸款金額,而且每月還要支付大約2000多美元的房貸。但是劉燁仍認為這套房子是自己和丈夫來美國十年最大的成就。“不用擔心幾十年后會被收回去。”
劉燁為未來制訂了兩個十年計劃:一是孩子上學的時候,賣掉舊房子,找一個好的學區重新換一個大點的房子;二是等孩子上了大學,她要實現在海邊買一個獨立住宅的夢想。
但是這些計劃,隨著金融危機中丈夫的失業,開始變得遙遙無期。
2009年,劉燁去超市買東西的購物車里,東西明顯少了,吃什么都取決于超市里什么蔬菜在打折,而且女兒的鋼琴課也取消了。“遣散費是按一年工齡換兩周工資計算的,如果超過六個月他找不到工作,我們就要動用為女兒準備的教育費用。”
劉燁的丈夫在近8個月時間內,投了3000多份簡歷之后,在離家有兩小時路程的軟件公司找到了一份工作。劉燁告訴《中國新聞周刊》,美國中產階級日常的勞動時間其實也是很長和很苦的,特別是小汽車文化和住郊區的文化,使得中產階級上下班在路上折騰三四個小時的現象很平常,“有的人也只能是剩下睡覺和吃快餐的時間。”
合同里沒有離職金的保證條款,收入也比以前少了三分之一。但是丈夫還是很快應允了這份工作,因為現在美國失業率越來越高,很多人靠遣散費和存款都已經不能維持生活。劉燁介紹說,她的一個鄰居威爾斯先生也在金融危機中失業了,現在每天到一個幫助失業人的機構找工作,找工作成了他這半年的工作。“要不是有妻子的支持和他的宗教信仰,他也許就垮下來了。”
在美國,如果家里有一個人有工作,全家人就都會有保險。哪怕是在沃爾瑪收銀,或者在肯德基做漢堡,一個月工資可能不到2000美元,但是基本生活可以保證——有房住、有車開、還能每年坐飛機去旅游幾次。“對美國人而言,最可怕的事情莫過于失業,一旦事業完了,什么都沒了。”劉燁對記者說。
但是,美國中產階層的就業早已每況愈下。有數據顯示,到2009年10月份,整個美國的失業率已經升至10.2%,在奧巴馬政府應對金融危機和經濟衰退的政策當中,中產階層已被置于幫扶的核心位置。自2007年夏季開始的金融危機使美國經濟陷入衰退,但是對美國的中產階層而言,衰退其實在多年前就已經開始了。
“這幾年,汽油、食品、醫療保健、育兒及教育成本無一不漲,人們能為自己退休后節省下來的錢變得越來越少,許多普通中產家庭即使夫婦雙雙工作都很難維持體面的生活。”劉燁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大部分美國中產家庭都有一到兩個孩子,有的還有更多,孩子的教育也是美國中產很重的負擔。劉燁介紹,美國4億人有20所好大學,進這些學校要比在中國進清華、北大容易好幾十倍。但是這20所學校四年下來基本上要20萬美金,一般人也很難負擔。州立學校對本州的學生便宜點,比如加州有10所排名都不錯的大學,一年的學費大概也要8000美元。“30年前,典型的中產家庭供養兩個大學生可以無需負債,但是現在這幾乎是不可能的。”劉燁說。
所以,在同一個社區里的其他主婦,都和劉燁一樣很少在外面餐館吃飯,很少買衣服、買書、買化妝品,社區的聚餐也都縮小了規模,聚餐的時間間隔也一次比一次長。
2009年10月份劉燁回國探望父母時,每天都在外面飯店吃飯,讓她覺得很奢侈。在武漢一個不錯的餐館,200元可以點五六個菜,而在加州的中餐館,16美元也就一盤青椒炒肉和一碗米飯,服務費用美國還是中國的5倍左右甚至更多。在父母家旁邊的超市里,在超市快打烊時1塊錢買了兩個圓白菜,讓她覺得撿了大便宜,因為在她家附近的超市里,一個青椒大概就要好幾美元。
而且她國內的一些準中產的朋友,大多都穿著名牌的衣服,每人都至少有一個名牌的包包。“我們一家人如果每月花100多美元買衣服,會被朋友說奢侈,經常去美容院就更不敢問津。”
所以,每次回國劉燁都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單從生活上來說,中國的中產階層似乎比國外的中產過得更中產一些。
美國中產幸福在哪兒?
每次回國,房子都是朋友、家人和劉燁提及最多的。尤其是2009年回國,從她下飛機到她坐上返回美國的飛機,關于房價的討論不絕于耳。
“美國的房價與中國的別墅價格相比可能是比較恰當的。”劉燁說,美國的高房價只是集中在少數地區,大多數城市的房價并不高,除了東部、加州等地,一般中部和南部的城市只要花20多萬美元就能買到300多平方米的房子。而在加州地區好一點的社區,房子大概100多萬美元,多數價格不過二三十萬美元,相當于140萬~200萬人民幣,也就是每平方米7000元~10000元人民幣。“還有減稅政策,而且這棟房子的土地以后就是你的私有財產。”
目前,美國家庭擁有住宅比率是67.6%,在2005年美國家庭擁有住宅的比率曾接近七成,“在美國,老百姓能買得起房,主要看兩個因素,一是房價合理、還有一個就是收入較高。”
據劉燁向《中國新聞周刊》記者介紹,2009年美國大學生本科畢業后,工程、計算機等理工科等專業的起薪,從5萬美元到8萬美元不等,文科專業畢業生的起薪則從3萬美元到4萬美元不等。如果不是在紐約、舊金山、洛杉磯等美國房價最高的地區買房,大學生畢業兩三年后,基本上就具備了買房的經濟基礎。“房貸的支出,不會超過他們收入的三分之一,更不會出現兩三代人供一套房子的現象。”劉燁說。
劉燁現在暫緩了為女兒上學換個學區房的想法。劉燁夫婦覺得幾年內很難恢復到原來的收入水平,現在最急需的,是增加收入。2009年10月份,她通過了圣地亞哥中心醫院兒科主治醫生職位的申請,這樣她自己一個人的年薪就將有10萬美元。“和國內不一樣的是,美國的醫生很少有紅包和收藥品回扣的空間。”但是,這個收入在美國現在已經算是很不錯的收入了。
另一方面令劉燁不必擔心的還有:如果覺得那家醫院不好,她可以隨時回到現在工作的這家醫院,在美國沒有“好馬不吃回頭草”的概念。“他們不會介意,更不會有人因此看你的笑話,大家都很平等。在美國,有工作的人都是很自豪的。”
劉燁說,雖然美國社會的各種癥結現在日漸顯著,比如美國貧富懸殊、社會階層流動越來越困難等。但是美國的社會流動程度,美國為其國民提供的機會,甚至曾經為那些試圖偷渡到美國的外國人所提供的夢想,可能仍是世界上大部分國家無法比擬的。尤其是美國在新大陸開拓時期形成的公平競爭的“普通人社會”,仍讓很多人心向往之。
談及“普通人社會”,劉燁告訴記者,令她印象最深刻的事就是2009年奧巴馬競選總統時美國民眾投票的情景,“幾乎是幾十年來最讓人興奮的一次投票。”
當時投票的時間并非周末,很多人都在上班前和下班后趕過來投票。“我的一個鄰居,在早上6點半就去排隊,可是到了7點半還沒有輪到,只好匆匆趕去上班,中途他又請假回來投票,你很難想象他們那種‘投票我在現場’的自豪。”
而旅美學者薛涌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也表示,美國的中產階級其實是一個政治概念。“有種當家做主的感覺,每年多賺20萬,你投票也還是那么一票。”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