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湖州:“臨時性強奸”
2009年10月,浙江湖州市南潯區法院在審理一起強奸案中,考慮到兩名犯罪嫌疑人屬臨時性的即意犯罪,給予起酌情從輕處罰,判決兩被告各入獄三年。10月30日,網友遼河魚在華聲論壇、天涯論壇、網易論壇等論壇發帖《“臨時性強奸”,祝賀又一新名詞誕生了》,一日之間,點擊數十萬,網友爭相轉載,“臨時性xx”遂成為網絡熱門詞。12月31日末浙江省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開庭審理此案,以強奸罪分別判處兩被告人有期徒刑十一年和十一年六個月。
為何網絡曝光事件,正確的往往是網民一方?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閉淑娟
2009年的最后一天,曾引發“臨時性”這一網絡名詞的“南潯強奸案”,經過浙江省湖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重新開庭審理后作出一審判決,以強奸罪判處被告人邱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剝奪政治權利一年;判處被告人蔡某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六個月,剝奪政治權利一年。正義的法律再次證明了網友的正確。
為何經由網友曝光的事件最后結果大抵都是網友正確?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在事件曝光至最后形成較為統一的網絡輿論的過程中,經過了眾多網友之間針鋒相對的激烈辯論,這一辯論的過程最大程度上去除了單個網友的偏激和偏見,并隨著事件的發展不斷補充最新的內容,因此最后形成的較為一致意見的網絡輿論已經離真相非常接近。“周老虎”事件就是這一辯論過程的典型展現。證明周正龍的虎照為假的關鍵證據——年畫虎不僅首先由網友提出,并且經過了眾多網友在各個方面的一一證實,為推動真相的水落石出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周老虎”之后的眾多網絡事件中,這種經過網友辯論形成的網絡輿論多次被證明是離真相最近的。這也在很大程度上說明了國內網絡社會的日趨成熟,說明網絡輿論的含金量在逐步提高。
對地方政府而言,如何面對日漸成熟的網絡輿論,關鍵仍在態度。如果能與網友一樣,拋開既定立場,不為權貴者諱,就不難作出積極回應雙方合作共同找出事件真相。如果仍覺得網絡輿論不可信,不可用,或者希望有所遮掩,那么只會將其視為“麻煩制造者”,自行關上與網友溝通的大門,也就關上了與網絡民意溝通的大門。
特邀嘉賓五岳散人(知名網友、專欄作家)
“臨時性強奸”這個詞最搞笑的自然是“臨時性”這三個字,但法院方面最初使用這個詞的時候,并非是打算重新創制一個法律詞匯,而是說明一個狀態:此事并無預謀。
但很遺憾的是,在司法領域當中,創制性名詞并不能具有合法的法律效力。不但不能具有法律效力,更多的時候其實是一種讓人能夠看出來的定向式思維。比如在這個案例當中,減輕罪責就是一種既定目標,在這個目標已經確定的情況下,才有各種各樣的考量,自首、沒有預謀之類的說法才會出爐。也正是在這種預定目標的情況下,最終這種臨時性的詞匯成為了永久性的恥辱。
這是法治社會尚未能夠真正形成的表現。很多時候,我們這里并非是罪刑法定,而是先要設定一個目標,然后把相應的法律填補進去作為佐證,法律并非是主菜,而只是一個菜名的標牌。這個標牌怎么寫,自然也就是隨心所欲的事情了。以至于在現有的標牌不敷使用的時候,要寫下這個“臨時性強奸”以證明其判決的正確。
在這種思維不得到徹底清除之前,估計我們的法制建設還只能用任重道遠來形容。
四川成都:拆遷戶自焚事件
2009年11月13日早晨,在成都市金牛區發生一起惡性拆遷事件,女主人唐福珍以死相爭未能阻止政府組織的破拆隊伍,最后“自焚”于樓頂天臺,11月29日晚,唐福珍因傷勢過重,經搶救無效死亡。事后,政府部門將其定性為“暴力抗法”,被拆戶控訴政府“暴力拆遷”。12月3號,成都市金牛區政府召開情況通報會,認定金牛區城市管理執法局拆除違法建設主體合法,程序合法,但在唐福珍自焚過程中,判斷不當、處置不力,區城管執法局局長停職接受調查。
不要挑戰公眾智商和人倫底線
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輿情分析師王俊嶺
這是一個痛入骨髓的悲劇。一個本來可以妥善解決的民事糾紛竟然以最壞的方式了結。備受爭議的拆遷條例合理與否姑且不論,當地政府對于這一個案的應對也存在諸多嚴重失誤。
在唐福珍屢次向自己身上澆汽油并聲稱要自焚的時候,拆遷人員仍然沒有停止強拆行動,置人命于不顧,最終導致了悲劇的發生。人的生命不容“猜測”,即使僅有1%的風險,也應該把保護公民的生命放在首位。為了公民腳下的一塊土地而如此漠視公民的生命,必然會導致政府公信力的嚴重流失。
官方始終咬緊唐福珍“暴力抗法”的定性不松口,是網論最大的爭議點,讓網民感到匪夷所思。首先唐福珍并沒有對執法者施暴,至于唐的家人如果如官方所說曾“向執法人員投擲磚頭、石塊、汽油瓶及點燃汽油等方式阻撓”,那么他們在凌晨5點從家中睡夢中被驚醒后,以及節節敗退到四樓屋頂的過程中,強拆一方究竟對他們做了些什么,官方并沒能成功說服公眾。如唐福珍親屬所陳述,拆遷人員“不分男女老少,見人就打”,官方對此顯然還需要給出進一步的澄清。
在整個事件的應對過程中,金牛區官方表現得冷漠而倨傲,對于公眾的質疑和憤怒不屑一顧。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千萬不要挑戰公眾的智商和人倫底線。霸王硬上弓和瞞天過海的手法雖然可以一時平息事態,卻把不信任的種子長期種植在公眾心中。
特邀嘉賓姜明安(北京大學憲法與行政法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以唐福珍事件為代表的拆建糾紛是我國新時期社會問題、社會矛盾的突出反映。要解決社會這些問題和社會矛盾,首先要搞清楚產生這些問題、矛盾的根源是什么,只有認清楚問題、矛盾的根源,才能對癥下藥。近年來暴力拆遷時有發生,其根本原因在于一些地方當政者未堅持以人為本,而是以GDP 為本、以政績為本的思路處置問題。拆遷說是為改善老百姓的居住條件,但是老百姓不一定樂意。他不愿意離開他祖輩居住的地方。再說,補償標準定那么低,你把他的舊房子拆了,他買不起新房子,他當然不讓你拆。實質上,有些人不是真替老百姓著想,而是替自己著想:搞“政績”工程、形象工程,甚至是為了與開發商共謀利益。《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更是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一些人過分依賴“賣地”,依賴房地產業發展當地經濟的思路和政策。
現行《城市房屋拆遷管理條例》明顯與《憲法》、《物權法》和《房地產管理法》要求的“先征收補償,后拆遷”的規定相抵觸。我們向全國人大常委會提出審查“條例”的建議,也希望推動我國《憲法》和《立法法》設計和確立的法規違憲、違法審查制度實際運作起來。因為沒有違憲、違法審查,就沒有對政府權力和地方權力的制約,就沒有人權保障。而沒有權力制約和人權保障,就沒有憲政和法治。
從網絡輿論角度看,唐福珍事件在網絡上引發巨大反響并不偶然,在現代信息社會,互聯網已經成為公眾自由發表觀點的重要渠道,在這種背景下,突發事件的信息透明度大大提升,任何官方即使有動用權力封鎖此類新聞事件的心和膽,也沒有封鎖此類新聞事件的術和力。網絡輿論通常能反映多數民眾的良知,表達正義,“同情弱者”在通常情況下就是良知和正義的體現,任何機關都不能無視網絡輿論;當然,對網絡輿論也需要加以引導,防止情緒化,防止“多數人暴政”,民主需要法治制約,民眾激情需要法律規則、法律意識、法治理念去中和,我們應盡可能營造一個司法與輿論良性互動的生態環境。
特邀嘉賓楊良化(《新聞戰線》原總編輯)
人民網“2009年上半年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排行榜”測評中,四川成都市在處置“6.5”公交車燃燒事件中,以政府響應、信息透明度、政府公信力、恢復秩序、動態反應、官員問責等多項指標居首或領先而被排名全國地方政府應對能力之首。當時我曾為此寫過點評,對成都市的開明態度和積極對策多有褒贊。然而,面對今次的成都拆遷戶自焚事件,我無論如何都無法說出贊同的話。
對唐福珍澆油自焚對抗拆遷這件令人痛心疾首的慘劇,至今也許仍眾說紛紜:當地有些官員可以從建筑確系違規、拆遷程序合法、事主行為極端、現場施行搶救等方面為自己解脫,而更多的人則從物權、法制、人性、文明執法等方面予以探究和申斥。依我看,這里有必要引入“執政效應”的概念,從更高的層面加以審視。任何行政措施,當然以收效為目標,追求“執行結果”是很自然的。但不要忘記,任何施政行為,也會或多或少帶來深層次的“執政效應”,即公眾對施政的接受度和對當局的認同感。“執行結果”和“執政效應”在實踐中并非完全一致,你可以依靠行政能力推展和實現許多目標,卻不一定能讓這些舉措都得到大多數人的由衷擁護并贏得對政府的加分。清醒的、負責任的政府和執政者,必須追求二者的統一,不僅要致力于“實事”的辦實,而且要講求把“實事”辦好,既要“辦事”,更要“贏心”;不僅要依法行政,而且要理性行政、科學行政、人性化行政。不要再干只看短期結果、不顧長遠效果,辦了傻事、丟了人心的蠢事。時下,各地因個案引發的群體性事件時有發生,其深層次原因正是長期不問效應的執政行為積下的矛盾和情緒的爆發,而今天的不當執政,也同樣為將來埋下積怨的種子。古往今來有關魚與水的關系、民與舟的關系的古訓,其警示意義不可不察。成都拆遷戶自焚事件在國內外所帶來的嚴重惡果,可謂是執政效應極劣的典型案例。有人痛惜,如果有辦法檢測人心向背票,此案有可能使政府流失1000萬張選票!
從上半年的全國第一,到四季度的倒數第一,成都似乎墜入悖論,其實并不奇怪。這反映的恰恰是當前我們面臨的高速發展、深刻變化、深度轉型的社會現實給政治組織、政權機關和從政人員帶來的新挑戰和新課題。面對社會公民化、利益多元化、生活多樣化、傳播現代化的現實,許多過去尊崇的信條發生了突破,許多過去制定的政策已不合時宜,許多過去行之有效的措施不再可行,“老革命遇到了新問題”,各地各級政府在任何處置危機、處理公共事件、善待媒體、應對網絡輿情等方面都面臨著適應、學習、創新的任務。成都市看似墜入自我沖撞的怪圈,實則折沖調整過程中很正常的反復,相信從上下半年一正一反兩件事的對比反思中,必能獲得更深刻的醒悟和自覺。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