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觀
讓每個人都能安心出門
我們的社會還在因拆遷而蒙羞。
2009年的平安夜,寧波的陳女士一家到教堂做祈禱,第二天回家后卻發現,原本立著的二層小樓被拆成廢墟。類似的悲劇也發生在武漢的李女士身上。她因拆遷糾紛前往派出所做筆錄,返回時卻發現自己的房子已被拆除,她在2009年的最后一天無家可歸。同樣猝不及防的還有石家莊的林先生,他在等待拆遷協議過程中,遭遇了突然而至的強制拆遷,時間恰好是2010的新年關頭。
這些拆遷新聞不如唐福珍自焚那般血腥,但事發時間值得玩味。去年12月中旬,國務院法制辦舉辦座談會,討論修改拆遷條例。據公布的信息,現行條例將廢除,新規定可能寫入先補償后拆遷等條款。接下來,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錫鋅陸續收到數百封反映當地強制拆遷的信件。他指出,在新條例醞釀過程中有“空窗期”,一些地方出現了嚴重的突擊拆遷的現象。
即便沒有可能更接近“良法”的新拆遷條例,《憲法》、《物權法》卻早已實實在在確立。在這些法律的保護下,陳女士原本可以幸福地度過平安夜,李女士原本可以歡樂地迎接新年,林先生可以安靜地欣賞雪景……
但是法律的尊嚴并沒有得到維護,甚至被荒誕扭曲。陳女士被兩個部門“踢皮球”,感覺“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民警認為是拆遷辦所為,拆遷辦推測是“破爛王見財起意”。相比之下,張家口的溫春梅得到了更加譏諷的解釋,她家房被拆后,拆遷辦的人說:“清理垃圾時不小心碰倒了。”
但是社會的正義并沒有得到伸張,甚至被隨意踐踏。李女士不過是在寒冷的冬夜無處可去,而成都的唐福珍為了保護自己的三層樓房,不惜在樓頂自焚身亡。林先生面臨的可能只是幾輛鏟車,而武漢市洪山區左嶺鎮的居民遭遇的是手持盾牌的城管執法人員。
無論扭曲還是踐踏,都讓人感到無奈。畢竟,我們制定了大大小小的法律法規,可并沒有阻擋暴力拆遷的腳步。我們推進著不同程度的立法進程,也沒有遏止某些利益集團侵犯個人權益的集體爆發。具體到新拆遷條例,正如王錫鋅所擔心的那樣:“大家對這一制度的出臺很是期待。但一旦出臺后如果不能有效解決問題的話,那么反而會造成巨大的落差,引發新的社會問題。”
作為當務之急,這位學者建議國務院出臺一個緊急“通知”,明確規定停止拆遷、停止暴力,同時規定明確的問責制。
不知道陳女士在教堂祈禱的心愿是什么,大概總離不了家人平安、工作順利之類,可她恐怕難以想象,如今自己連家都被拆了,何來幸福美滿。也不知道李女士在派出所做筆錄時心情如何,大概還在心懷夢想,希望司法系統能夠為自己伸張正義,可她恐怕沒有預料到,就在這樣的當口,會有人“頂風作案”地將自己的房子拆掉。
事實上,她們祈禱的和夢想的,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心愿。而實現這些心愿的基礎,正是法律的威嚴和公平正義的深入人心,以及對個體權利的尊重和維護。
當這些現代文明社會運轉的基本原則舍我們而去時,一切都無從談起,即使暫時拉動了GDP,搞活了經濟。當每個人的基本生存權都無法得到保護時,這些繁榮的景象最終只能是黃粱一夢。當這些生存發展的基本底線被擊破時,一切都無足輕重,即使人人都住進高級的電梯公寓,城市里長滿了綠樹和鮮花。當每個人身處其中而惴惴不安時,這些一廂情愿的邏輯只能變為天大的諷刺。
我們并不是發泄憤怒和激情,文明人并不以過激的情緒來對付野蠻。我們也不只是呼吁新拆遷條例盡早出臺,一部普通的法律條文并不能夠填補整個社會的裂縫和傷口。每個個體的利益得到了保障,整個社會才能健康有序地運行。只有最普世的價值觀受到尊重,一個健康的社會才能堂堂挺立。
也只有這樣,我們每個人才能安心地出門,不會擔心突然無家可歸,不會擔心失去尊嚴,更不會因此白白搭上性命。(楊芳)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