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五條禁令,拉起反腐“高壓線”。
一年后,319名觸到“高壓線”的法官被查處。
這一被百姓寄予很高期望的制度,究竟對促進司法廉潔與公正產生了怎樣的影響?社會各界廣泛關注。為此,《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一番調查。
目標直指“一風三案”
2009年1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向社會公布了《關于“五個嚴禁”的規定》,直指影響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潔最為突出的問題。
何為最突出問題?近年來,極少數法官在“請托說情之風”的影響下,利用職權辦理人情案、關系案、金錢案的問題,已成為直接影響到司法公正、司法廉潔和司法公信力最為突出的問題,人民群眾對此反映強烈。
而“五個嚴禁”在很大程度上回應了人民群眾的呼聲,滿足了法官廉潔司法的自覺需要。
“‘五個嚴禁’的公布和實施,絕不是權宜之計,它體現了法院系統反腐倡廉建設的堅強決心和正視自身問題的勇氣。”重慶市渝北區人民法院一位法官在接受《法制日報》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五條禁令的突出特點,就是要求全體人員必須嚴格遵守,沒有變通的余地,沒有繞行通道,奉行“違者必查,查必查實,查實必懲”的剛性原則,昭示著違者必將付出被剝奪審判執行權力的沉痛代價。
在這位法官看來,“五個嚴禁”雖然是五句話,但內容和要求十分簡練精要,不僅便于法官記憶掌握,更便于當事人和社會的監督。“通過在基層法院的實踐,可以說把影響司法公正和司法廉潔的最普遍、最常見、最基本的源頭性問題堵在防線之外,有效防范了腐敗風險。”
抓住純潔隊伍“牛鼻子”
抓住了“五個嚴禁”,就抓住了從根本上純潔法官隊伍的“牛鼻子”。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認為,這一規定有助于從制度上鼓勵和保護品德端正、專業過硬的法官依法公正辦案,及時淘汰品德不端者,從根本上推進法官隊伍建設。
劉俊海建議,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的作用,鼓勵和保護當事人、代理人、社會公眾和新聞媒體依法對失信法官的職務活動開展全方位、全天候的立體動態監督。“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在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消除法官道德風險方面態度最積極、最徹底、最堅決、最不容易被收買。”
“為了方便人民群眾舉報,最高人民法院要求各級法院向社會公布具有24小時自動接聽功能的舉報電話,最高人民法院法官違紀違法舉報中心網站也應群眾要求建立開通,這說明,人民法院在執行‘五個嚴禁’中飽含著自覺接受群眾監督的鮮明而真誠的態度,最高人民法院提出的‘從嚴治院、公信立院、科技強院’在全國法院得到了較好地貫徹落實。”劉俊海說。
有效抵御說情風
在采訪中,不少法院干警表示,“五個嚴禁”不僅是規范法官行為的“緊箍咒”,更是法官抵御說情風的一道有效的“護身符”。
中國有重人情的傳統。法官辦案中,難免會遇到來自領導、同事、朋友、同學、親友等各方面的人托情說案,這既可以成為促成調解的積極因素,又可能成為影響司法廉潔與公正的消極因素。
“有了‘五個嚴禁’后,把一支支無形的說情箭擋了回去。”湖南省常德市中級人民法院法官李愛群舉例說,如某法官的小舅子說:“姐夫請過問一下那個案子。”姐夫就可以這樣回答:“我們法官有‘五個嚴禁’,不能過問案子。”
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法官單國軍對此也頗為贊同:“這既是對我們的約束,也是對我們的保護,有利于從根本上排除人情干擾,公正審案。”
單國軍建議,要特別引導審判人員認清廉政和腐敗的實質,避免因愛面子和借用人情等發生違反“五個嚴禁”的行為。“所謂廉政,就是依法律行使職權,而所謂腐敗,就是違反法律行使職權。這里只有法律的標準,而沒有感情、金錢、美色的標準。”
提升司法公信力
中央紀委駐最高人民法院紀檢組負責人認為,從“五個嚴禁”執行一年的情況看,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效。全國法院領導狠抓黨風廉政建設的意識進一步增強,廣大干警規范職務行為和約束業外行為的自覺性進一步提高,“請托吃請風”與“關系案”、“金錢案”、“人情案”等“一風”、“三案”得到進一步遏制,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不斷提升,廉潔公正執法的良好形象進一步彰顯,群眾有序參與司法廉潔建設的積極性使得司法環境進一步改善,“官司一進門,兩邊都托人”的不良社會風氣正在不斷得到凈化。
據透露,最高人民法院正在著力建立落實“五個嚴禁”的長效機制。目前,全國法院執行“五個嚴禁”的信息統計、分析、溝通、交換機制已經建立,全國法院紀檢監察部門與各審判執行業務部門在核查違紀案件中的協調配合機制正在形成,“五個嚴禁”的理論建設正在深入推進,“五個嚴禁”規定也正在逐步轉化為廣大法院干警的自覺行動。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