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胸驗肺”“飆車撞人”“釣魚執法”“徐寶寶死亡”……當一起起事件因為網絡監督,從撲朔迷離到迅速進入實情調查和解決問題的快速通道時,網絡監督讓人們一次次感受到它特有的力量。然而網絡監督也因其發自草根、不受渠道限制、極易形成輿論壓力,極大地考驗著政府執政能力。
網絡監督開始成為反腐敗的新力量
云南一位年輕干部告訴記者:“現在的工作越來越不好做了,稍不注意,即使出現一個很小的事故,若處理不當,經過網絡傳播后也可能會有比較嚴重的后果。”
這樣的感受絕不是危言聳聽。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使得以網絡為載體的反映民意表達民聲異常活躍。近年來,多起互聯網“熱門事件”多是來自于網民推動的自下而上的監督。“天價煙”事件更是直接由網民發現并在網絡上傳播“放大”而導致當事官員“落馬”。
“人情在一定程度上羈絆了反腐敗體制的創新。而來自民間的‘監督力’則有效地避免了這一問題。網絡在反腐敗斗爭中的監督作用正在顯示它特有的威力。”云南省潞西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趙斌說,隨著監督渠道、方式的不斷擴展完善,網絡監督開始成為反腐敗的新力量,這說明我國民主法治建設有了很大進步。
據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尹韻公分析,在信息化時代,實際上形成了兩個輿論場,一個是由報紙、廣播、電視、期刊等媒體形成的傳統輿論場;另一個是由互聯網、手機等媒體形成的新興輿論場,網民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大量知識、信息,通過自我吸收理解,可使某一方面的信息成為供大眾共享的資源。它是一個個獨立個體的意見的集聚和放大,甚至可以通過輿論壓力“迫使”權威服從大眾意愿。
網絡監督考驗政府執政能力
網絡輿論對官員的監督,早期集中在某些官員的腐敗行為上,繼而一些官員粗暴和草率的行為也逐漸成為網絡輿論關注的焦點。如今,網絡還將監督的視野擴展到公務人員的出格言行,如“替誰說話”等“雷語”。可以預見,未來來自草根的網絡監督將取得更大成效,特別是針對政府官員和權力部門的監督,將更為集中有力,也將在更大程度上考驗政府執政能力。
“網絡傳播反映出不同群體的利益訴求,在網絡輿論事件此起彼伏的當今,有些公務人員把握不了網絡傳播的規律,在應對網絡輿論壓力時顯得束手無策。”國家行政學院社會和文化教研部副主任龔維斌說,網絡猶如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推動著社會開放和進步,但若不能正確處理妥善應對,也有可能使一些小事演化成公共事件,造成嚴重后果。
“個別部門對于網絡輿論事件的回應,多數是事后的、被動的,扮演著‘消防隊員’的角色。由于失去向公眾傳達全面準確信息的第一時間,為流言和謠言的滋生蔓延提供了空間。”云南省一媒體工作者張女士說。
如何認識、把握和管理網絡輿論場,已成為各級政府面臨的新課題。上海交通大學人文學院教授邢兆良說,網絡表達集中反映了公眾對社會重大公共事件的參與和各種價值判斷、思想動態。因此,如何對待網絡言論,如何進行網絡言論、網絡思想的管理是對各級政府執政能力和執政方式的重大考驗。
從容應對網絡輿論監督標志政府執政理念日益成熟
當今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這一時期也是矛盾凸顯期、矛盾集中期。網絡不僅表達了民意,也是社會轉型多元時代多元表達的平臺。
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范以錦說,部分網民容易受到“匿名身份”的“網絡非理性”左右,易產生非理性的情緒和判斷。如果缺乏正確疏導,就容易使初衷偏離方向,平息這類事件,不僅浪費大量的人力、財力,更容易損害政府形象,降低政府公信力。面對網絡輿論監督,官員要勇于直面網民的質疑并據實相告,或采用新聞發布會的形式,當場回應媒體及民眾的質疑。可以說,能從容應對網絡輿論監督,是政府官員執政理念成熟的重要標志。
“政府有關部門應主動關注網絡輿論動態,研究網絡輿論特點。遇到網絡群體性事件,各級政府部門應積極回應,迅速澄清事件真相,穩定網民情緒。”龔維斌認為,“可利用領導信箱、領導博客等手段,或請政府官員、專家以及當事人進行網絡訪談,對網民表達的意見作出及時解答,正確引導網上輿論。”然而網絡監督這一新興事物的弊端也不容回避:由于相關法律制度不健全,“人肉搜索”可能演變成“多數人的暴政”,可能會侵犯當事人的名譽或隱私,這對政府管理也是一個挑戰。如何加強和改進網絡監督,怎樣建立暢通的反饋渠道,這些將成為相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云南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一乒說,我們不能保證網民們的行為都是理智冷靜的,現在我們應當提防幾個傾向,一是泛濫的“道德審判”有可能演變成網絡暴力;二是一些“人肉搜索”背后的推動力及商業法則,它們的逐利性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人肉搜索”的社會意義。 (記者關桂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