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撈人”?“撈錢”?“造假”?“教唆”? 律師犯案引發種種議論讓中國刑辯律師形象跌至谷底
12月30日,北京康達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莊涉嫌偽造證據、妨害作證案將在重慶市江北法院開庭審理。李莊案發生后,“撈人”、“撈錢”、“造假”、“威脅”、“教唆”、“炫耀”等形容他這個“無良律師”的貶義詞見諸報端。
在重慶“掃黑”風暴中遭受類似輿論譴責的刑事辯護律師絕不只是身陷囹圄的李莊,素以為農民工維權而深受各界好評的“民工律師”周立太,他此番因給開縣老鄉——“米老鼠”李義辯護而名聲直落千丈,甚至被網友冠以“黑老大的狗頭軍師”的稱號。
毋庸置疑,刑辯律師的職業形象已經跌至谷底。刑辯律師究竟是個怎樣的職業?他們正經歷著怎樣的“紅”與“黑”?他們有著怎樣的喜怒哀樂?帶著這樣的問題,記者來到了中國的法律中心——北京,試圖繪出一幅中國刑辯律師的群體素描。
素以幫助農民工維權而出名的“民工律師”周立太對“黑老大的狗頭軍師”這一侮辱性稱謂帶給自己的壓力與不快。因為給“米老鼠”辯護,他多少年如一日為弱勢群體做的善事,仿佛都被人們“選擇性遺忘”得一干二凈。人們只記得:他給“黑社會老大”辯護。而據周立太自己透露,他接手這個案子,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當事人的岳父與他相熟,律師費僅為5000元。
刑辯:高危的行業?
上周二上午,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合伙人許昔龍急匆匆地趕到辦公室。頭一天,他剛“朝去夕回”地去了趟東北,會見身陷看守所的犯罪嫌疑人。雖然有些疲憊,但沒完沒了的工作讓許昔龍必須不停地奔走、不停地思考,他正在代理的案件,包括“黃光裕系列案”。作為溫州人,已經從事了7年刑辯工作的許昔龍在“全民皆商”的家族中是個“異類”。
李莊案發當天,許昔龍湊巧在重慶,他第一時間聽說了北京同行“出事”的消息。案發后,有法律界人士驚呼“刑辯律師已經成為一個高危職業”,許昔龍的同事、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趙運恒便持這種觀點,許昔龍卻不這么看。
趙運恒認為,工作性質決定了刑辯律師的風險系數偏高。“某些刑事案件摻雜有政治、‘民意’等法外因素,比如,為高官辯護、‘掃黑’都不僅僅是法律問題。一旦刑辯律師逞書生意氣,把事態簡單地理解為‘單純的法律問題’,就有可能出現意外。”
抱著“撈人”心態找律師
許昔龍的視角有所不同:“任何職業都有底線,不守住底線,任何職業的從業人員都有可能出事。法官安全嗎?上到黃松有,下到普通法官,一年下來,出事的有多少?刑辯律師出事的概率,就真的要高于公務員嗎?”
這幾天,“撈錢”、“撈人”之類的字眼頻繁地出現在許昔龍的視線里,他的內心泛起一陣悲涼。與此同時,“底線”一詞也反復地出現在他的腦海里。
“李莊案的真相,法院還沒判,誰都說不準。但有些報道有失公允、以偏概全,深深地傷害了我們的職業形象。我也在反思,為什么會出現這種輿論?不可能完全是無中生有吧?”許昔龍自省道。
“業內的確有‘撈錢’、‘撈人’的律師,一個重要的原因是,犯罪嫌疑人的家屬是抱著‘撈人’的心態找律師的。”許昔龍直率地說。從業7年以來,許昔龍已經記不清具體代理過多少起刑事案件了,但有一點他很確信:有相當部分犯罪嫌疑人的家屬找到他,都是假定他“有能力撈人”。也有部分犯罪嫌疑人家屬,是沖著他的業務水平登門求助的。
在大多數犯罪嫌疑人的家屬看來,判斷律師“好壞”的標準,主要是律師的關系網是否足夠廣,業務水平反倒是次要的。為了鐵窗內的親人能夠少吃苦甚至不吃苦,有的家屬在簽訂委托協議之前,要求許昔龍承諾結果。“根據法律規定,這個案子大概會怎么判?如果要判3年,你能不能爭取到只判1年?如果要判1年,你能不能爭取到無罪?”
面對犯罪嫌疑人家屬的這種普遍心態,許昔龍很無奈,他只能一遍又一遍地向他們解釋:律師業是服務業,律師提供的是法律服務的過程,而非“公關”和審判結果。律師可以根據法律知識預料結果,但無法、也不應承諾審判結果。“我無法給你承諾,你認為我行,就委托我;認為我不行,就另找他人吧。”
許昔龍此言一出,許多犯罪嫌疑人家屬扭頭就走,他們只相信“關系”,他們要找的是“神通廣大的律師”。但事實上,所謂的“關系”,未必靠譜。
“三難”讓刑辯律師無奈
記者發現,就刑辯律師是否真的高危,業內觀點不一。但“履職不暢”,已經成為刑辯律師們對自身工作現狀的普遍抱怨,這集中表現在刑辯律師會見當事人難、查閱卷宗難和調查取證難這“三難”問題上,“《律師法》沒有真正得到貫徹”。
2007年頒布實施的《律師法》第三十三條規定:“受委托的律師憑律師執業證書、律師事務所證明和委托書或者法律援助公函,有權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并了解有關案件情況。律師會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被監聽。”
但接受記者采訪的刑辯律師們普遍反映,在某些地區,當地偵查機關要求會見犯罪嫌疑人的律師人數必須在兩人以上;會見過程中,常有警察陪同;證件齊全,會見當事人也仍需經有關領導批準,有時遲遲無法獲批,導致無法會見。
接受記者采訪的刑辯律師們一致認為,《律師法》的“見首不見尾”,是導致其流于文字、失于貫徹的主要原因。“一條完整有效的法條,必須有后果性規定作后綴,得規定有關方面違反這條規定將承受什么后果。但《律師法》只規定了律師有會見權,卻沒有規定偵查機關侵犯律師的會見權將承受怎樣的后果。這樣的法律規定,幾乎等同于沒有規定。”
與公檢法雙向互動
趙運恒認為,因為兩點理由,某種意義上刑辯律師是公安機關“天然不歡迎”的人。
首先,律師的介入,會“助長犯罪嫌疑人的底氣”。一旦刑辯律師介入,客觀上就能給犯罪嫌疑人壯膽。律師通常會設法緩解犯罪嫌疑人的緊張情緒:“想開點,你的行為有可能不構成犯罪。”這便給公安機關的審訊工作增加了難度。
此外,律師的介入,將使公、檢雙方受到專業知識方面的挑戰,平添一只“攔路虎”。“如果律師通過調查取證和法律辯護,最終說服法官判犯罪嫌疑人輕罪甚至無罪,公、檢的面子可能就會掛不住——歷盡千辛萬苦逮到的人竟然無罪?這涉及辦案人員的績效考核。”
當然,刑辯律師并不總是公安機關的“敵人”,他們之間有時又會出現愉快的合作,例如,律師在調查取證中發現了公安機關此前沒有發現的新線索后,可以向公安機關匯報,這有助于公安機關的偵查工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