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刊用《中國新聞周刊》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中國的移民問題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千萬不能只根據某些好的例子就說它真的是好,一些壞的例子,就完全說壞,這需要很慎重,中央現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越來越不一樣!
本刊記者/李邑蘭(發自重慶)
雷亨順,重慶大學教授。長期關注三峽工程,連續17年前往三峽庫區調研,提出了“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等一系列關系重慶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對策建議,研究三峽庫區移民安置、環境保護以及庫區可持續發展等課題。
“外遷的思路我認為本身是對的”
中國新聞周刊:你怎么看三峽移民異地外遷的模式?
雷亨順:外遷的思路我認為本身是對的。因為整個三峽庫區的地理環境、地理條件、容納污染的容量,相對來說是不夠的,就只能想辦法擴大環境容量。但是擴大環境容量又受限制,不是人力所能完全改變得了,所以就爭取在重慶庫區以外去安置。
但是各個接收的11省市背景各有不同,經濟條件也不一樣。比如上海,經濟實力強,而且在人文關懷方面工作也做得比較細、比較好。
滿意當中有沒有問題呢?也有,但是這些問題不是移民工作本身造成的。舉例來說,我們今年再次去上海調研,就找到了七年前我們去調研的一些老移民,他們基本上都滿意,但是有個別的老人,他看見我們,感情就非常復雜。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們感到孤獨。離開庫區之前,他們有左鄰右舍,有自己的社會網絡,F在到這里,他們原有的社會網絡不存在了,語言又不通,當地老百姓對他們還是很熱情,但是他說聽不懂別人說的話,就感到孤獨。這是一個社會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你做了17年的移民問題調研,對移民“返流”問題有怎樣的了解?“返流”移民有多少,有確切數據嗎?
雷亨順:“返流”的數據沒有,我想了很多辦法,都沒有人告訴我(確切數字)。重慶市一位已經退休的副市長,很早就關注“返流”問題了,我找他本人也核實過這個情況,他說的確是有這些事。
現在只有上海市敢于正面回應,說沒有,我們也找了移民來核實,(上海)確實如此,其他省市就沒有一個敢打包票。
這些“返流”移民,我們稱之為“特殊公民”。比如說,買了車,不去正規登記;養了豬,要去賣肉,不去辦正規的經營執照,遇到糾紛,他說你們欺負我們,我們是總理請來的客人,不是我們要來的。這樣一些問題發生了,有的地方政策意識比較強,想一些折中的辦法來解決;有的地方就(處理)比較簡單。這樣的事情發生了很多,不是個別的。
國家出臺政策,但是各個地方財力、物力各有不同,執行的情況不同。比如上海崇明縣,對一些貧困移民家庭來進行補助時,就不把政府的補貼算在他們的收入里,這樣一來,他們的人均收入就比當地的居民要低,上海市就給他們低保,所以他們享受低保的百分比比當地農民的比例高得多?墒窃谄渌恍┦,財力沒有這么強,就把中央補貼的這一部分錢也算在收入里,這樣移民們并不比當地老百姓的收入水平低,他們就不能夠享受低保,這樣也引起了很多矛盾和糾紛,認為歧視他們。
中國新聞周刊:在當初考慮外遷時,政府有沒有預想到可能出現的問題?假如發生,如何來應對?
雷亨順:誰都想到了,但是誰都不敢打包票。
中國的水庫移民問題,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比如新安江水電站,它的移民到現在已經半個多世紀了,而且水庫已經成了世界知名的千島湖了,但是那里還有很多移民非常貧困。今年出版了一本書,叫《新安江大移民——國家特別行動遲到五十年的報告》,里面就寫了很多當年搬遷的情況,至今還有很多人的問題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中國的移民問題是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千萬不能只根據某些好的例子就說它真的是好,一些壞的例子,就完全說壞,這需要很慎重,中央現在對這個問題的認識也(與以往)越來越不一樣了。
中國新聞周刊:移民“返流”,會給庫區帶來怎樣的壓力?
雷亨順:有很多問題。比如,返流的這些人,他們戶口也遷了,在戶口所在地,只有名字沒有人,在這邊,只有人沒有名字,到底這些人有多少,是什么情況?現在是市場經濟的社會環境,他們可以說是回來做生意,也可以說是回來探親的。但你說安置地到底是否應把他作為當地居民來處理,還是別的什么身份?都很難(界定)。所以,當我們三峽建設階段完成,進入正常的運行階段以后,還有重新進行社會調研的必要。把這些問題再重新認認真真核實一下。
“我們必須要承認有這個問題”
中國新聞周刊:對于移民“返流”問題,你有什么建議?
雷亨順:在理論和理念上,都要取得共識。首先要讓他們有一個合法的身份,不能永遠是移民的身份,否則社會怎么管理?不要長期用“移民”這個詞,沒有好處。像新安江的移民,都已經過了50多年了,你還叫他是當時的移民,就很麻煩,他沒有歸屬感。
還要調研一下,這個(返流)比例到底有多大,要反映真實的情況,像人口普查一樣。要把回流的情況了解清楚,不要回避,當地政府很多害怕這個事,不敢談這個事。其實人口的流動是合理合法的,我們必須要承認有這個問題。這個問題到底是什么樣的情況,是什么性質,必須要做一些典型調研。
除了特殊的、國家有明文規定的政策以外——比如扶持十年——都按當地的居民來要求,淡化“移民”概念。等到特殊政策時間到了以后,就換一種方式,讓他感覺到自己已經和當地的居民是一回事了。
中國新聞周刊:歸根結底來說,還是要讓移民也有歸屬感和認同感。
雷亨順:對,一定要這樣。比如我們去國外,如果當地的僑民始終不認為自己是那里的人,會有很多矛盾,他也痛苦,當地政府也痛苦。
我們不能否定,這十幾年我們的工作的確是認認真真在做的,基本上應該是成功的,但是不能說沒有問題。反過來說,又不能太夸大存在的問題。 ★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