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寶雞市鳳翔縣“615名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的責任追究有了結果,鳳翔縣委、縣政府等單位和部門的11名領導干部受到黨政紀處分。具體受到處分人員名單的公布還需時間(人民網12月22日)。
震驚全國的“615名兒童血鉛超標事件”終于有了問責結果,但如此輕描淡寫,筆者無法釋懷:盡管人們對輕描淡寫的問責早已見慣不怪,但像寶雞市這樣輕描淡寫到為被處分者“避諱”的程度,還不多見。如果問責就此畫上句號,實質上是以黨紀政紀處分代替法律懲罰,將使一些責任人逍遙法外。
每一起重大環境污染事故的背后,幾乎都與當地職能部門不作為、亂作為有著密切的關系。針對這一問題,1999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就對在《刑法》中增設“環境監管失職罪”作出了司法解釋,并規定環境污染只要造成直接經濟損失30萬元以上,造成人員死亡1人以上、或者重傷3人以上、或者輕傷10人以上等四種情形中的任何一種情形,檢察機關就應當以“環境監管失職罪”對環保部門的有關責任人立案偵查并提起公訴。
“血鉛事件”的損失何止30萬元?615名兒童中166人屬于中度、重度鉛中毒,輕傷以上的何止10人?鳳翔“血鉛事件”完全超過了“環境監管失職罪”的立案標準。可為何有關方面對這一明顯涉嫌“環境監管失職罪”的犯罪行為視而不見?在“血鉛事件”中,鳳翔縣和寶雞市的環保部門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血鉛事件”前,正是他們在居民尚未搬遷的情況下,向鉛鋅冶煉企業東嶺冶煉公司發放了生產許可證;“血鉛事件”之后,又是他們認定東嶺冶煉公司排放的廢水、廢氣、固水淬渣符合國家相關標準,試圖推卸自身和排鉛企業的責任。可以說,鳳翔“血鉛事件”正是一起環保部門不作為、亂作為導致的“醒著尿床”的事件,對相關責任人僅僅如此處理,顯然是輕描淡寫。
近年來,惡性污染事故之所以屢禁不止,污染企業唯利是圖固然是一方面,但更主要的方面還在于對環境違法處理過于仁慈:對很多污染企業往往只是罰款了事,對所在地的相關部門也不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因此,對于鳳翔“血鉛事件”的問責,不能止于輕飄飄的處分,而應維護法律的威嚴,給公眾一個公正的交代!瞿玉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