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顆科普公益小衛星“希望一號”已傳回首張地球照片。記者從中國宇航學會獲悉,12月15日成功發射的“希望一號”小衛星目前運轉正常,在測光儀配合下,小衛星攜帶的輕型寬視場彩色CMOS相機進行了太空攝影,數據下傳正常,圖像清晰,視覺效果良好;無線電通信三十多個國家通聯成功;“天圓地方”科學實驗攝影數據下傳正常,圖像清晰。至此“希望一號”平臺和全部載荷測試正常,三大任務均已實現驗證。
“ 現在‘希望一號’小衛星每天都會經過北京上空,無線電愛好者也可以接收到小衛星發射的無線電信號了。”昨天晚上,剛剛從太原衛星發射中心返回家中的景山學校三年級學生、“希望一號”科普衛星實驗方案提出者劉重華興奮地告訴記者。
目前“希望一號”正在高度為12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運行,繞地球南北極飛行一圈需要109分鐘,每天大約有6次到8次經過北京上空,時間一般都在上午9時30分到12時30分之間,或是晚上9時30分至零時30分之間,這期間北京地區都可以接收到小衛星發射的無線電信號。
昨天17時許才從山西趕回北京的劉重華還透著現場觀看發射的興奮勁兒。她告訴記者,這次親眼目睹“天圓地方”五色土實驗裝置上天感到非常高興,“感謝航天專家幫我改進了設計,感謝學校的老師同學對我的幫助。”小姑娘誠摯地表示。談到未來的設想,她不假思索地回答,“我可能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也可能會當一位鋼琴家,因為我的鋼琴彈得也非常好。”
“‘希望一號’小衛星設計壽命為一年,但我們預測,應該可以使用兩年以上。”中國宇航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楊俊華告訴記者,接下來將圍繞“希望一號”安排系列活動,如組織“兩岸四地”青少年代表利用業余無線電通信設備,完成“希望一號”衛星首次“兩岸四地”通聯;建立“希望一號”衛星青少年業余無線電通信活動基地,主要用于開展青少年業余無線電通信競賽、應急通信演習競賽及相關科普活動;此外還會將“希望一號”小衛星拍攝到的山川、海洋、陸地、星空等照片拆分成塊,公布在活動網站,請全國的同學們將這些圖塊拼成完整照片,并根據照片,判讀地理位置和星座。(記者蔡文清)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