徹底清理“小金庫”,必須在處理處罰處分上有力度,必須在長效機制建設上有深度
不見陽光,卻長得肥碩,這是人們對“小金庫”的形象描繪。
今年“小金庫”專項治理開展以來,截至11月底,全國自查自糾和重點檢查共發(fā)現“小金庫”22884個,涉及金額101.58億元。治理行動有力地遏制了“小金庫”盛行的勢頭,但同時也反映出“小金庫”依然是一個大問題。
“小金庫”的資金來源可謂五花八門:靠違規(guī)收費、罰款及攤派設立的“小金庫”;用資產處置、出租收入設立的“小金庫”;以會議費、勞務費、培訓費和咨詢費等名義套取資金設立的“小金庫”;虛列支出轉出資金設立的“小金庫”;以假發(fā)票等非法票據騙取資金設立的“小金庫”;上下級單位之間相互轉移資金設立的“小金庫”……
無論是哪種形式的“小金庫”,這些錢大多來路不正,用的也不是地方,往往與個人或小集體私利緊密相聯(lián)。“小金庫”的存在,不僅導致會計信息失真,擾亂市場經濟秩序,造成國家財政收入和國有資產的流失,削弱了政府宏觀調控能力,影響了經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而且誘發(fā)和滋生了一系列腐敗問題,嚴重敗壞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
十七屆四中全會提出,要徹底清理“小金庫”,清理“小金庫”寫進了中央全會的決定。“清理”與“治理”雖然一字之差,卻表明了中央徹底清理“小金庫”的決心,也對正在進行的黨政機關和事業(yè)單位“小金庫”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徹底清理“小金庫”,必須在處理處罰處分上有力度。頑疾用猛藥。“小金庫”屢禁不止、屢治不清,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重檢查、輕處理”,處罰處分力度不夠。這次治理需要突破這一難點,努力杜絕“下不為例”現象的發(fā)生,真正做到執(zhí)法必嚴、執(zhí)紀必嚴。檢查發(fā)現的“小金庫”問題,該罰款的罰款、該退還的退還、該通報的通報、該移送的移送,性質嚴重或頂風違紀的要讓有關責任人既丟“錢袋子”,又丟“官帽子”,充分發(fā)揮其震懾作用和政策效應。
徹底清理“小金庫”,必須在長效機制建設上有深度。實現徹底清理“小金庫”目標,避免階段性工作出現“雨過地皮濕”現象,必須堅持“標本兼治、糾建并舉”的原則,在長效機制建設上下功夫。因此,要從體制、機制、法規(guī)等制度性因素上進行梳理,并通過推進改革、完善制度等措施加以解決。要從管理上進行剖析,尋找漏洞,完善手段,加強內控機制建設,解決正常經費保障不足等問題,通過機制建設從根本上解決“小金庫”問題。
在全國范圍內深入開展“小金庫”治理工作,是黨中央、國務院著眼于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作出的一項重要決策部署。而只有切實增強責任感和緊迫感,立足長遠、標本兼治,“小金庫”才能徹底得到清理。紀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