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8月整體移交16所援建學校之后,今天,廣東再次向汶川人民移交農村居民住房、城鎮居民住房、醫療衛生設施、城鄉供水設施、城鄉道路設施、社會福利設施、文化體育設施、農村公共服務設施、農副產品流通設施、防災避災設施“十大民生工程”333項,總投資達30億元。
用了不到500天的時間,廣東援建汶川縣“十大民生工程”的333個項目就建成并交付使用。廣東用事實證明了川粵同心、科學重建的能力和水平,一個新的家園正呈現在世人面前。
1 農村居民住房:百分百遷入新居
一個新的家園正呈現在世人面前。截至2009年11月底,除映秀鎮和道路建設等需二次搬遷的872戶計劃在明年春節前全面完工外,汶川縣15398戶重建新房和1296戶維修加固農房均實現了100%竣工、100%搬出過渡房、100%遷入新居。
汶川特大地震造成全縣農房倒塌13700余戶,3800多戶農房遭到嚴重損毀。廣東省委、省政府把農房重建作為對口支援的第一要務,第一時間劃撥資金用于農民永久性住房建設,直接或間接安排農房援建資金總額達7.82億元。同時,組織海外華僑捐資2553萬元用于“僑心居”的建設。
農村居民住房風格,或藏或羌或川西,規劃布局上實行多種模式的同時,統一建設道路、供水、排水、綠化等基礎設施。三江、水磨、耿達的農房重建還和旅游產業發展有機結合起來。
2 城鎮居民住房:安居房戶均70平米
汶川縣城是阿壩州最繁榮的城市之一,城鎮居民住房主要集中在這里。截至2009年11月底,已建成城鎮居民住房(含周轉房)項目23項,已完成投資7.69億元;共建成3127套,總建筑面積23.70萬平方米。汶川縣除映秀鎮外,到2009年底,將全面完成城鎮居民住房建設任務。
為了讓城鎮居民盡快有個家,住房重建以實物安置為主,全縣統一規劃集中建設。結合汶川的實際情況,廣東援建科學確定各類住房建設標準,其中安居房按戶均70平方米建設,拆遷安置房按戶均86平方米建設,廉租房按套均50平方米建設。
在新建城鎮居民住房的同時,5074套需要維修加固的居民住房逐棟進行結構安全鑒定,制定維修加固方案。
3 醫療衛生設施:適度超前服務便捷
廣東援建重構安全、適度超前的醫療衛生服務網絡。新的體系中,縣、鄉鎮、村三級均納入其中。香港紅十字會出資9332萬元與廣東援建資金捆綁使用,恢復汶川縣衛生機構建設和醫療設備配置。
廣東共安排援建資金2.69億元,新建醫療設施6萬平方米,比震前增加60%;總床位數達到462床,比震前增加40.9%。重建后的汶川縣人民醫院成為阿壩州最先進的現代化綜合醫院。而遍布各鄉鎮和農村的醫療服務網點,將為每一位患者提供便捷舒適的服務。
4 城鄉供水設施:村村用上自來水
震前汶川縣僅有兩家自來水廠,農村飲水全部依靠118處“自流水”解決。地震后喝上干凈的水都成為“奢望”,廣東安排援建資金2.21億元,用于城鄉供水設施建設。
廣東共安排新建縣城和15個集鎮供水項目,并新建34個農村供水項目。新建自來水廠主要集中在城鎮居民相對密集的威州鎮、水磨鎮、映秀鎮、漩口鎮和三江鄉。在建設水廠的同時,配套建設市政供水管道128公里,農村供水管道882公里,眾多海拔2000米左右的山村也能喝上自來水。
考慮到未來工商業發展的用水需要,廣東還為6個鄉鎮共安排了19個災后恢復重建灌溉項目。
5 城鄉道路設施:水泥路鋪到家門口
汶川的農村鄉親終于擺脫了下山靠“腳”走的歷史。廣東省安排援建資金5.73億元用于農村道路(包括縣道,通鄉鎮、通行政村的道路)建設,使全縣鄉鎮和行政村道路通達率達到100%。援建的農村道路路面硬化率達100%,路面全部采用水泥路面或瀝青混凝土路面。
新建的市政道路提升了縣城和各鄉鎮的發展能力,增強了對農村的輻射和帶動作用。而漩三公路將漩口、水磨、三江3個鄉鎮便捷地聯系在一起,有利于形成功能互補、各具特色的發展區域。
6 社會福利設施:老弱孤殘皆有所養
地震之后,汶川縣登記“三孤人員”由震前的355名增加到451名。廣東援建分別在綿虒鎮、水磨鎮各建設一個福利中心,兩個項目總建筑面積13848.5平方米,總投資5596萬元,床位540個。全縣福利中心規模和容量比震前擴大了3.5倍,設施更加完善。
縣城威州新建的汶川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綜合服務中心,為群眾提供“一站式”、“一條龍”的各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公共服務。在鄉鎮和行政村統一規劃建設的公共服務用房中,按每個鄉鎮安排140平方米的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服務站。
7 文化體育設施:新建5個非遺傳習所
廣東安排5000萬元資金,專項用于全縣廣播電視設施恢復重建?h城建設工人文化宮,青少年活動中心、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納入其中。在水磨鎮新建300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中心。在威州鎮、水磨鎮之外的其余11個鄉鎮,建設鄉鎮綜合文化站;在綿虒鎮、龍溪鄉、雁門鄉、銀杏鄉、克枯鄉等新建5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所。
16所學校新增16萬平方米運動場的同時,在威州鎮新建一個可容納1500人的縣體育館,在水磨鎮新建可容納1000人的體育運動公園,在克枯、龍溪等鄉鎮建設農民健身及燈光球場,為全民健身創造條件。
8 農村公共服務設施:每鎮配置1000平米
為了使公共服務廣泛覆蓋到農村,廣東省共安排援建資金7060萬元用于鄉鎮和村級綜合公共服務設施,總建筑面積達4.64萬平方米。
除威州、水磨兩個公共服務設施布局比較齊全的鄉鎮之外,其他11個鄉鎮各自統一規劃、設計、建設一個綜合公共服務設施,并按照每個鄉鎮1000平方米配置,包括文化站(300平方米)、廣播電視轉播站(100平方米)、勞動保障服務站(140平方米)、老年人服務站(320平方米)、黨員和群眾教育室及其他用房(140平方米)等建設內容。
9 農副產品流通設施:威州建千噸冷庫
高山峽谷中的汶川縣氣候條件特殊,水果、干果、蔬菜、茶葉、中藥材、畜牧業和糧食作物產量大,是阿壩州內重要的農業縣之一。
廣東省將農副產品流通設施作為援建重點之一,共安排援建資金6733萬元,在汶川縣13個鄉鎮建設各具特色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幫助老鄉解決農副產品“銷售難”的問題。移植廣東先進的市場管理理念,通過市場運營帶動農業生產多樣化,發展訂單農業,建立農副產品綠色通道。
在“阿壩門戶”的威州鎮,配套建設一座1000噸的冷庫,為整個阿壩州和汶川縣周邊地區提供優質農副產品流通服務和交易平臺。
10 防災避災設施:學校廣場均可避災
汶川縣地處地震斷裂帶,目前原本十分脆弱的生態環境遭到極大破壞,次生災害頻發,新增地質災害點4950處,其中滑坡1800處、崩塌3000處、泥石流150處。
廣東借鑒日本等地震多發國的先進理念,對汶川全縣規劃建設區范圍內的工程地質條件進行安全性評價,成為四川省地震災后恢復重建中第一個獲得國家地震局批復實施的地震小區。全縣13個鄉鎮中,共建設占地面積約為50252平方米的防災避災場所,融休閑、健身、旅游等功能于一體。 ●南方日報記者張迪楊大正汶川報道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